
blueonion wrote:
最近大家都在瘋武陵櫻花,小弟上周也在平常日上武陵體驗了台七甲停車場的惡夢了....
看看拍回來的照片,你心裡應該也會覺得「塞得有價值」吧。50mm F1.8G真是好鏡頭,雖然只有7片光圈葉,但那帶有弧度的葉片,一樣可以組合出近圓形的光孔,拍出的奶油味和模糊味實在漂亮。
我最近跑了幾趟阿里山,不是到遊樂區,也不是去賞櫻,但還是常塞在賞櫻的車陣中。
山上的基地臺很不穩定,常常接不到訊號,手機和「愛撇」帶去,有時只能當鬧鐘用而已。有段時間沒上01,也很久沒貼圖了;最近重返人間,等這兩天整理好,再來貼一些新的接環和鏡頭試用心得。
pandamormo wrote:
光圈全開時也還是會有紫邊
拍得很漂亮啊!我總覺得五色鳥才應該叫「八色鳥」,而八色鳥數來數去,怎麼都好像是「五色鳥」。
像鳳頭蒼鷹那幾張,這麼強的逆光,恐怕沒有甚麼鏡頭和數位相機的組合會沒有色差,小黑六的奈米鍍膜已經是超優了(連逆光下的羽毛細節和右腳的「戒指」都拍得很清楚);遇到這種情況,光學是很難達到完美的,大概也只能藉由數位科技彌補,拍RAW檔用Nikon Capture消色差了。
yangyensan wrote:
我也加幾張 ...
哇!最後那張鴻雁哪裡拍的?讓人欣羨啊。
最近冬候鳥開始陸續春北返,又是拍過境鳥的「旺季」了,以前很多人苦無600mm、500mm鏡頭,現在有了Nikon 1+FT1配300mm就等於有了810mm F4可用,或是加上LB 6的189-540mm F2.8 VR也相當足夠了;而且光線好時,快門速度如果有1/1000或1/1500秒以上,這些組合甚至都還可以手持拍攝,也有了更高的機動性和更輕便的移動能力。
為了改善此一狀況,只好改成先放其他小圖,把C-mount鏡頭拍的「古蜀文明」重貼到下一頁去了。
************************************************************
Nikon 1 V1 + FT1 + DX Micro 40mm F2.8G

白匏子葉面上的黃盾背椿象,Nikon 1 V1,ISO 1600,Micro 40mm F2.8G鏡頭,F5.6,快門1/125秒

雨中的白頭鶴,Nikon 1 V1,FT1,ISO 800,VR 70-200mm F2.8G鏡頭,F3.2,快門1/500秒
下雨天,白頭鶴自備有GORE-TEX外衣,我的相機和鏡頭沒有。躲在車子裡,用Nikon 1 V1加FT1配VR 70-200mm F2.8G小灰五,手持拍攝。這樣的組合換算135畫幅約為VR 189-540mm F2.8G,手持輕巧,機動性又高,現在是我出門放在背包裡的常用鏡之一。
Nikon的灰鏡系列,原本只限定日本國內販售,我的AF-S 300mm F4日本公司貨帶回來就變成水貨啦!不過數年前臺灣總代理有進了一批小灰五,就這樣又買入了第二支灰鏡公司貨。價格和小黑五差好多,畫質呢?當然和小黑是一模一樣啦;而且灰鏡的烤漆較容易磨損,黑鏡的陽極處理使表面耐用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