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快樂攝影和影片集(任何Nikon相機作品也可參與!)

現在香港國際機場的觀景台沒了,因為疫情也是航班稀疏,沒動力去機場拍飛機了。。
但是,剛好我家在香港東邊,就在航機進場路線上,所以可以使用AFS200-500VR去偷窺人家的肚皮的。。

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S單點對焦,ISO720~1250 + f/9 + 1/2000s,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仍然是ETTR高感光拍攝的處理方式。
這是拍鳥時的副產品,我知道可能很無聊,圖片也不是大師級,不過,拍攝過程還是挺有趣快樂的。
攝影本身就是情緒轉移嘛,不是嗎?




自從智能手機出現之後,手機拍攝就成為用家們之日常,手機修圖軟件也越來越多。。
隨著手機能夠拍攝RAW檔,則手機後期修圖軟件也越是精進,向著專業修圖的方向發展。
自從ADOBE推出ADOBE CC之後,連帶Lightroom也有了手機版,而且功能設定上也比初代更接近電腦版本。

本來我早就有想法把我個人在開腦上開發的Lightroom『風格檔』灌進手機,但不知是因為早期不懂得設定,還是當年手機版Lightroom太過陽春,因為無法成功把電腦版Lightroom風格檔倒灌進手機而成為半殘的風格檔。
然後,早些時候,突然不知是那裡靈魂出竅了,想著再試試,誰知這次真的成功了。。

那我以後在『現場』的手機上傳照片就能夠跟電腦上的效果一樣了——至少是在顏色傾向上,有了我的個人風格,而且是手機和電腦的效果是統一的。
以後利用手機現場馬上上傳圖片到網路,就有了速度和效果兼備的可能性了。。

雖然,這次我是以D500及我自己的『風格檔』作為示範,但其實只要精於Lightroom修圖的朋友們,不論是使用其他品牌,還是泥坑其他型號,都是同樣的做法的,換言之,現時網路上所有的Lightroom風格檔,都可以灌進你心愛的智能手機修圖軟件Lightroom上邊去。

以下是簡單的介紹把電腦版Lightroom風格檔如何灌進手機版的過程。
圖一,首先打開手機版Lightroom在電腦上的操作界面,點一下左上角的『檔案』,就能見到不同的選項,其中有一項『匯入描述檔和預設集』(紅圈),再點一下就能進入下一步。
注意,無論你有沒有在Lightroom使用『換色大法』——例如我是徹底的把泥坑顏色的模擬變成了佳能的5D2,都只需要進行一次操作就可以了,不需要分別把『校正檔』和『風格檔』進行兩次倒灌(跟電腦版Lightroom需要分兩次操作是不一樣的。)。

圖二,當點進去之後,選擇正確的『檔案夾』路徑(圖片中除了我個人的電腦名稱被遮掩以外,這就是正確的路徑),圖片所顯示的『檔案夾』路徑是不是很熟臉?
對的,這就是電腦版Lightroom Classics的『風格檔』所在位置(看到嗎?圖中就是我為佳能還有S家相機所創造的部份風格檔),然後挑選正確的『風格檔』再點『讀入』就可以了。

圖三,當完成上面操作以後,可以點右下角的『預設集』,軟件在右手邊的操作面板就會顯示已正確灌進手機版Lightroom的風格檔有那些,例如圖中全部都是D500的風格檔(第一個就是我近期常用的『ETTR高感光拍攝』風格檔)。
要留意的是,操作面板最上方已能夠正確的顯示『Nikon D500 X 5D2(SD)』的正確『描述檔』的名稱,即是,我終於能夠在手機上玩『換色大法』了。

圖四,手機上的顯示是這樣的,在最下方的操作面板向左手邊劃,最後一版就會出現『預設集』,點一下就能夠看到我已正確灌到手機版Lightroom的風格檔。
這正正就是我期待的畫面,當初我毅然出錢使用Adobe CC而不是單機版Lightroom,正正就是期望著電腦和手機修圖的某些共通點。
由於手機版Lightroom是使用雲端服務器的,所以,只要正確在電腦上做好設定,手機上看到的設定也就跟電腦設定一樣了。
上面解釋完操作過程,當然就是要看效果啦。。

圖一,這是手機Lightroom修的圖。


圖二,這是電腦Lightroom Classics修的圖。
兩圖同樣使用我創作的『D500人像』風格檔,參數也是一樣的。
大家以為效果有接近或者是一樣嗎?
其實,束使我突然使用電腦開發的風格檔灌到手機上的Lightroom,最大原因是——儘管手機Lightroom的操作選項跟電腦版的基本一致,然而手機始終屏幕太過細少,只能夠基本辨認出光暗差距,細節、顏色等的差距,常常會因為在戶外而難以識別。。
再者就是操作面板空間太細小,很多時候會誤操作參數,所以,在手機修圖而言,更加適合使用『風格檔』。。

所以,能夠效果完全一致地使用電腦版Lightroom Classics的風格檔,是我一直想做,而早期是做不到的。。

不過,其實還是有差距的。
不知是不是因為要遷就手機的CUP性能,在『影像提升』方面的操作,手機的效果還是跟電腦版的Lightroom Classics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發現是在同樣參數之下,影像會較軟,同時顏色雜訊的排除比較困難。
當然,這個我會繼續研究,看看有啥可以改善,還是當中缺少了啥的。。

下圖是昨晚拍的盈月,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現場先使用手機版Lightroom套用『ETTR高感光拍攝』風格檔,然後拉盡100%細節,才有比較滿意的效果,但看著似乎仍比電腦圖有點差距。
不過,能夠在現場只花幾分鐘就能馬上傳到網路分享,在時間優勢下,我已沒啥可挑剔的了。
用手機快速修圖上傳能夠有這效果,我還能挑剔些什么呢?

怪不得Leica要出一台內置Lightroom修圖的相機了。

如果有人問我,什么樣的照片才能夠滿意,我會回答,下面這圖的細節,才是我要求的標準。。
可惜,因為各種因素的變化,我到現在還摸不透打鳥的技巧。

D500 + Sigma 100-400 OS HSM(C),M模式 + Auto-ISO,AF-C72點輔助對焦,ISO560 + f/11 + 1/400s,平均測光,-0.3級曝光補償。
點擊我放大圖片觀看細節。
拍攝現場。

有了手機Lightroom可以共用電腦版的『風格檔』,拍攝現場馬上發圖是多么的方便容易。
重點是跟我平時修圖的風格是幾乎一樣的。

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S單點對焦。




irontheone wrote:
拍攝現場。有了手機Lightroom...(恕刪)


回到家中使用電腦觀看,哇,效果實在是太差了,縮圖看顏色是沒有問題,但是放大看細節,簡直是慘不忍睹!
不知是那裡出錯了?
今天努力的成果。。

『紅頭穗鶥』
今天陽光很好,但就是躲著不現身。。
只能隔著樹枝拍牠了。

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S單點對焦,ISO4000 + f/9 + 1/200s,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
Nikon F90x + X-TRA400 + 幾支 AI 鏡 + 香港老字號沖印店

↓↓↓ Nikon 105mm F2.5 AI ↓↓↓












↓↓↓ Sigma 28mm f2.8 mini wide AI ↓↓↓


ken1081b wrote:
Nikon F90x(恕刪)


歡迎加入,都是好圖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