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去拍鳥的,結果拍了一條華南蜥BB。。。不過比拍鳥易拍多了,比較容易有好效果。。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S單點對焦,ISO2500 + f/9 + 1/200s,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
拍鳥真的很講求運氣!好不容易見真容還能拍到全相,但背景卻是那么的使壞。。『紅頭穗鶥』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S單點對焦,ISO3200 + f/8 + 1/160s,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
今天香港吹清勁冬季季候風(風速達32公里小時,陣風超過40公里小時。),基本不能拍鳥兒了。。。疫情嚴重,也不可能到處拍其他了,因為個人原因,更加不可能到其他地方拍民情。。。那就繼續拍人家的肚皮子吧。。這架744BCF是一架包機(客機改裝貨機,特點是保留了自742以來的Big Top上層結構,很易辨認的。至於是什么性質,可以根據注冊碼上去Planespotters.net上查証該飛機的歷史狀態。),隨著大量744退役,近年的744BCF遂多了起來,再加上近一年疫情,也加快了大飛機的『退役』,相信能夠見到744『空中女皇』傲翔天際的日子也剩下不多了。。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S單點對焦,ISO900 + f/9 + 1/2000s,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ETTR高感光拍攝的手法處理前後期。
拍著拍著,我好像跟這隻蒼背山雀成為了老朋友了(因不知原因,其頭部羽毛有些缺,所以比較容易認得。)。。這次接近到5米左右,牠就自顧自的跳來跳去挑吃的,就是不鳥我任我隨便拍。。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S單點對焦,ISO1600 + f/9 + 1/200s,平均測光,+3級曝光補償。(因為向著天空拍過去,要讓樹蔭下的影像正常曝光,所以曝光補償要有點大才行。)仍然按照ETTR高感光拍攝的方式處理。近三次拍到牠,都能夠把白色的腮部羽毛拍攝清楚,應該還可以吧?
鳥攝好玩之處(其實也是攝影好玩之處),就是你不知在何時?何地?能夠見到目標或者有可以拍攝的題材。。這尋找的過程中,也是一種情緒發泄,也是一種情緒沉澱,一如釣魚,其實也可以訓練一個人的情商。。就如下圖,光影不均是攝影的大忌,然而當小鳥走到自己跟前,又不得不抓緊時機按快門,到要按快門了,卻可能因為光圈、快門的設定不好而錯失機會。。跟做人道理也是相差無幾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也許就是攝影的最佳注腳。。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S單點對焦,ISO14400 + f/9 + 1/200s,平均測光,+1.3級曝光補償。PS。由於個人原因,近期幾乎就只有拍小鳥的圖片了,希望大家能夠參與,多發些其他類形的圖片,以免這大樓又變成『鳥攝大樓』哈。。
嗯,還是電腦修圖比較容易得到滿意,手機修圖就是圖個快捷及時。。電腦修圖無論是細節和立体感都要比手機修圖的好(可以翻看前頁同一幅圖做參考,修圖參數都基本上是一樣的,這樣才更有感覺。)。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S單點對焦,ISO800 + f/8 + 1/200s,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ETTR高感光拍攝手法處理。
終於知道一些問題了。。原來手機處理RAW檔縮圖,細節會掉得很利害,反而全像素輸出不壓縮的細節還能保留的不錯,不過此時手機處理的有點吃力,才三幅圖,大約用了數至十分鐘才完成轉檔儲存。。拍攝現場手機Lightroom處理RAW檔全像素輸出JPG,有作二次構圖,相當於2X格式大一點點。這三圖使用自製風格檔『ETTR高感光拍攝』處理,並把『細節』推至100格,其他參數不變。可以點擊觀看100%大圖細節。
今天拍攝張數比較少,但收獲卻比較多。。來張鳥兒藝朮照先。。有陽光就是好,光影比較好看。。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S單點對焦,ISO560 + f/5.6 + 1/320s,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