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Nikon為何不把無反對焦技術應用到單反Liveview來?D850 liveview還是偏慢

好我講正經話了啦…

以前的相機鏡頭都是手動對焦,
觀景窗都小於1,
頂多加個放大器也是只有1點幾而已,

肉眼看到的東西就那麼小,
“準焦”的意義也差不多就是參考標尺,
然後洗出來清楚就很厲害了,

然後進入自動對焦時代,
隨著科技的進步,
自動對焦的精準度越來越高,
性能也越來越好,
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已經放棄手動對焦,
完全以自動的方式替代手動對焦,
自動鏡取代手動鏡,
手動鏡就開始變成“老式”鏡頭了,

又然後進入了數位時代,
檢視相片的方式改變了…
相片經過放大再放大,
精準度稍有誤差,
差不多都可以檢視出來了,

隨著科技進步,
數位相機的畫素越來越高,
鏡頭解析力越來越強,
“準焦”的意義也就越來越嚴苛,

但是時代進步一直到現在,
所謂的“自動對焦”,
仍然是配合著肉眼,
在一個不到1的觀景倍數下,
對整個畫面進行一個某某方式的自動對焦,
這樣的對焦方式出來的準焦標準,
能夠禁得起現在一般通常設備的檢視嗎?

但現在的問題,
可不是自動對焦的科技有什麼缺點,
而是肉眼,
已經沒有辦法應付變態的科技,

單就一個倍數不到1的觀景窗來判斷對焦的標準,
並不是從自動對焦時代就開始的,
而是從手動時代就一直是這樣,


但是這樣的對焦方式沒有改變嗎?

那可不…
如果拍攝者需要,
LV方式不但可以大幅改變,
更可以使老鏡重生,

LV對焦點可以一直放大再放大,
放大到相機的解析限度再來進行對焦,
這樣拍攝出來的精確度,
遠比老式的方法精確太多太多了…
現代世界變得太快,網絡興起後更以幾何級數改變!

遠的不說,就說數碼攝影吧。。。
尤記得2012年以前,應該是數碼攝影最榮景的時間,維持了不到五年,然後就被視頻慢慢蠶蝕甚至佔領了!
我曾經短暫接觸媒体出版業,正正就感受到硬照攝影被動態攝影所挑戰最激烈的時間,很多老牌雜誌被迫關的關、壓縮營業的壓縮營業。
以前拍到一輯上好的硬照,觀眾會哇哇聲叫好,現在?
你不出動態影片,也不好意思做網紅呢。。

我個人完全理解世界在變,純拍攝硬照的美好時光已經不再。

但我甚是不解的就是——本來世上就各有所好,各有所優,單反之所以能夠雄霸攝影界長達75年,就是因為其獨特的『單反』結構設計,適時的捉到了硬照世界最需要的機動性,同時也提供了所有攝影器材中最佳的平衡點。。。
然而,現今世界,拍片就快成為主流了,至少現在媒体、網紅都得靠動態影像吸睛。
我也有不少朋友做婚攝界的,近年也是V越來越吃重,P只能做旁支了(也叫不起價),這也可算是攝影界的一個現實。

問題在於,單反也好,無反也罷,就算是愛之深、恨之切,也得明白現實是不可能兩全其美的。。
當我們都意識到問題時,解決的方法就是拍片的向無反傾斜,單反還是干回單反應份的事吧。。
雖然單反加入視頻早就被廠產看透了,但單反先天的問題,暫時無解的,而且傳統單反用家也明白這點,所以也一直沒有太過責怪單反稍嫌陽春的視頻能力。。

所以,大家無謂強迫單反做完人了,反正拍硬照為主的,單反不是好好的嘛?
如果是拍視頻為主的,無反不是更好嗎?
再說,無反這麼多年發展下來,拍硬照也能勝任哦。。。
只是也無需要強迫無反向單反性能靠攏,有些題材(例如在這里有人經常提及的題材)的確目前無反是處理得不算如意的,雖然說科技發展有可能解決,至少現在我們還是最好給廠商多點時間吧。。

jill1124 wrote:
好我講正經話了啦…...(恕刪)

視力好 完全不用LV
等你用LV放大完了
連拍都沒得拍



nikon_user wrote:
本來想:原來自動對...(恕刪)


U大,人家在強調LV對焦性能。。。
你這事實只能『被』無視掉。。

話說,產品分野本來就明顯不過,然而,有人卻因為少少自滿而到處挑機。。。
他們永遠不會明白『信心』這兩個字是從何而來!

雖然無反的LV對焦強勁,但有些題材,還真是目前還是單反較優的,例如你們鳥攝界,例如運動攝影,再例如極限攝影。。
有時候,自家用器材能人所不能當然值得高興,但也要知道世上無完人,有些事情,還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好,硬是要跟人家的最大優點(最佳範籌)去比較,有時自丟人前也不自知。。

PS。這種話題,泥坑是有固定參與者的(包括我),然而有些人、有些話題,其實大家也是『雞同鴨講』,兩方根本上搭不上邊的!
但至少我知道自己手上器材的缺點,同時承認別人的優點。
jill1124 wrote:
但是時代進步一直到現在,
所謂的“自動對焦”,
仍然是配合著肉眼,
在一個不到1的觀景倍數下,
對整個畫面進行一個某某方式的自動對焦,
這樣的對焦方式出來的準焦標準,
能夠禁得起現在一般通常設備的檢視嗎?…...(恕刪)


簡單來說
你"看到的"並不是自動對焦系統看到的,實際上至少3~5年前還有歪國人海量測試確定了相位對焦的成果跟LV一樣準(他本來以為LV比較準)。
他跟imaging resource以及slrgear討論後確認了問題點,canon也在2003年專訪中說明關鍵的因素...
真正的阻礙在於客戶大部分狀況下對速度的需求高過準度,所以相位對焦才估的沒那麼準來換速度,要準的話,就交給lv慢慢來,因為推動鏡頭到達準焦的關鍵並不是要跑到哪個位置,而是馬達能夠跑到多準,馬達跑得越準,速度就得越慢,講到這該懂得應該都會懂了。

手動對焦當然可以更準,關鍵在於手動跟著你的思考模式,相位或者對比對焦都是用那個小框框估計你想對焦的位置在比對周圍資訊猜的,試想,你框住一整個眼睛,到底是要對眼睛的前緣、後緣還是突出的那一點?自動對焦(不管是相位還是對比)的限制就在於馬達是可以跑到停在22剛好對準前緣或者23對到後緣,但就是沒辦法停在22.5。

jill1124 wrote:
一點都不奇怪...(恕刪)


最終只有在拍攝靜物或者不怎麼移動的物體, 才能說手動對焦的精準, 如同你舉的蜥蜴, 櫻桃, 花草

前面人家講的自動對焦則是偏重在飛羽, 從觀景窗中甚至於停留不到一秒的鳥類, 如何讓你手動對焦到眼?
會需要動輒4-500砲就是因為這些生物敏感又好動, 才只能在遠距離觀察才有辦法拍攝
這些鳥類能停留個2-3秒就很偷笑了, 哪還有機會Live view來轉換視角光圈ISO設定?
^^A 請多多指教~
irontheone wrote:
U大,人家在強調LV...(恕刪)


我當然知道拍攝動態題材,
非得靠傳統的自動對焦不可,
不然也不可能形成自動對焦的時代,

但再怎麼說,
自動對焦在個人技術之外,
還是得有幾分是靠器材性能,
也許還有幾分是看時運,

但動態拍攝只是攝影中的一環,
更多的題材是在冷靜的構思之後,
才決定按下快門的,

對大多數人來講…
肉眼視力看起來準就是準焦的標準,
但實際在顯示器中放大之後,
才會發覺原來準焦位置都是在焦仔頭,
而不是靈魂之窗,

當然你們習慣使用大炮的比較不會發覺這一點,
因為你們拍的影像,
立體空間都被壓縮了,
所以焦點一對到目標,
就整隻焦仔都在景深範圍內,

但一般標準大光圈鏡頭的拍攝情況並非如此,
就比較普遍的人像題材來講,
焦點落在眼睛或是鼻頭上就是差別了,
又比如拍小貓小狗,
焦點會落在哪裡就又更難判斷了,

如果你拍完回家檢視照片的時候會刪照片,
那就表示有可能是在刪掉沒有準焦的照片,
不刪的也許不代表照片都準焦,
而是你不知道沒有準焦,
jill1124 wrote:
我當然知道拍攝動態...(恕刪)


你又何必硬扛到底呢?

我們尤其是我自己,題材涉獵甚廣,雖然不精,但從人像到街拍,從團体活動到運動攝影,從靜態產品展示到極限運動都有拍過。。
雖然不精,但也稍有涉獵。。

無疑,拍照而言(單從硬照來說),無反和單反也有重合之處,單反能做的,無反也能做得到。。
然而,先不論無反和單反的設計,單從快門設計——電子快門和機械快門,無反要達到單反的水平——連拍速度、連拍量、成像變形等等,無反其實要解決的問題是多於單反的。
沒錯,單反能夠拍攝高速運動影像,無反也能,但是,當運動速度達到一定速度時,無反還是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更高速快門去抵消電子快門的影響(以前A9拍攝螺旋槳飛機降落的連拍畫面,我就有分析過),提高快門速度(超過運動速度本身)不可避免的需要更高的感光度,從而整体畫面的表達上會有機會及不上單反較低快門速度和較低ISO的成像(所講的較低快門速度,可能是1/2000秒對1/12000秒,這里要補償2又2/3級ISO)。

其次,無反的優勢,除了取景/成像機制不一樣之外,其更大憂勢是人所共知的重量問題。
很多人說無反較輕(675克對1005克),單說機身無疑是絕對正確的,但鏡頭呢?
同樣是大三元,無反(特接A系列)的鏡群,整体体積、重量卻比單反毫無優勢,而且個別鏡頭比單反的更重。
無反要一統天下,至少在鏡頭重量上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當然,我也說過(而且是跟你說的。),如果是使用定焦的多,而且還是中古手動鏡的多,無反的確是無可替代的輕——事實上,你多次上傳的圖片,不也是以輕量手動定焦提攝的嗎?
然而,你卻避而不談的中長焦自動對焦鏡群,無反是毫無優勢這一點。

由於我們由膠卷年代就玩起攝影,對重量的敏感度及判斷力理應較高。
我們也想追求數碼單反有以前膠卷機的輕和薄啊。。
然而,現在機身因為無反的出現,是解決了問題,但鏡頭体積和重量不能下降,除了是系統輔件越增加,大幅減損無反的優勢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很多無反用家避而不談的問題——力矩和軸心不穩的毛病(力矩問題會消耗不必要的手腕力,軸心不穩會影響成像。)。。
明顯的,廠家是知道這個問題的,所以在宣傳上也不見得大力宣傳需要中長焦拍攝的優點,而只強調機身的輕便,而大多數用家卻看到無反的『北港香爐』優點,大多數平民用家也是用無反機身轉接更多的中古手動鏡(例如J妹你。),這個組合當然能夠完美的体現出無反的輕量方便了。

好了,無反在我們傳統單反用家心中是不是就一無是處呢?
絕對不是!
由於成像和控制機制上的優點,無反絕對是上佳的視頻拍攝器材,這是單反拍馬都追不上的(無論將來如何大幅改進)。
所以,以前是,現在也是,我的答案很清晰,就是,如果是拍硬照為主的(99%),偶而拍拍視頻玩玩的,當然是單反為佳。
如果喜歡玩視頻的,只偶而拍拍硬照的,或者只拍攝相對較靜態的、運動速度不高的硬照,那無反當然是優而為之啦。。

這是無反、單反先天性的設計所限制的。
至少目前技朮來講,不可能將兩者合而為一。
所以,才有我前面那段紅字的說法——作為相機廠CEO,你會聽誰的?
好了,現在泥坑不是開始發力嘛?不是要推出無反了嗎?
即是說,他們很明白市場需要,以及技朮限制。

我要拍視頻,我肯定不會買D850的。。
然而,目前的D850,單反玩家,至少是我個人是流口水的,性能上已幾乎無可挑剔了。。
有或沒有升級LV對焦能力,更多的只是市場區間而矣。。
jill1124 wrote:
我當然知道拍攝動態...(恕刪)


好吧,再補充一點。。

你說拍貓貓狗狗不知對焦在那里去確認。。
這不正正就說明需要自動對焦的快速和穩定性嗎?
所以才才有不斷改進對焦性能的A9出現啊。。
為啥A9又宣傳說『與單反同級的對焦性能』呢?

你放心,至少我個人來講,這些動作快速變化的小動物,我一定是用自動對焦的追焦模式。。
你覺得你手動對焦快?還是自動對焦快?
是的,我這個時候,不會關心能不能合焦、是不是合焦,我只會介意我能不能捕捉到關鍵時刻的表情!
只要我設定好相機功能,他能讓我按快門我就一輪狂按快門。。
回家一看,哦耶,80%中焦耶。。
我就非常滿足了。。

1、手動對焦,能有80%中焦而又拍到滿意的表情?
2、你知道自動對焦中的追焦模式有80%或以上中焦,是甚麼樣的一個概念嗎?

PS。不要說動作快速而不可預測的小動物,就是人像,例如圖中模特,在不斷轉換動作當中,我使用手動AIS 105/2.5已經感覺難以判斷合焦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