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很有立體感
第二張很有空氣感
(個人覺得)
http://www.flickr.com/photos/alex-stoddard/5563117418/in/photostream/
http://www.flickr.com/photos/alex-stoddard/6803733367/in/photostream/
還有為什麼不稱臨場感?
每個人都有二隻眼晴,而現在討論的是"單眼相機"
所以先把二個眼晴所看到的3D立體感先忘了吧!
畢竟這是單眼相機
其次,我們人眼所見的東西,跟鏡頭所見是完全不同的
人眼其實沒辦法開到f1.4那麼大的曈孔去看世界
人眼也看不到空氣,頂多看到懸浮粒子
透視感也是接近50mm的透視感而已,不能改變
但是相機透過鏡頭呢?
小型DC的感光元件,透過鏡頭得到多大的成像範圍
APSC、全片幅(35mm)、中片幅...甚至是大片幅呢???
愈大的片幅,得到的成像範圍愈大
是否能想像成用您用"更大顆的眼晴"來看這個世界呢??
35mm底片雖然小張,但相信還是比人眼來的大多了
有的人說拍照為的是還原現場
但小弟總認為是把A(人眼所見)變成B(不同相機、底片、鏡頭、光圈、快門組合)
甚至加上後製技巧(不一定要有),這些才構成"攝影"的本質
而更大的眼晴看世界會不會得到更好的立體感
會不會得到更深或更淺的景深?
其實只要拿台中片幅底片機、腰平對焦,透過那觀景窗來看馬上就知道了
而小光圈做出深景深的照片時,的確片幅差距就變小了
但是您把它放相放大看的時候就知道明顯的差異了!!
同一個場景用小光圈,底片正片拍攝,用135相機和120相機分別拍一張
光在相燈下,看沖洗出的底片就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大小的差異了
更不用說放大後的細節及層次感
這樣說好了
大家都知道MP3是壓縮過的格式,會截掉高頻及低頻的一部份-----在這當成較小的感光元件的成像
非壓縮的格式以CD音軌來看好了------在這當成35mm全片幅的成像
用夠好的耳機或音響,是聽得出其中差異的
但是您能用文字形容嗎???
就算形容出來,每個人對聲音的觀感不同,也就是所謂主觀意識
每個人的感想都會是不同的
但只要您能感受出差別,那就能表示對您來說,這二者是不同的
換成片幅來看也是如此
空氣感.....這麼抽象的詞還是少用比較好唷...
小弟認為,達成畫面的立體感可以用a.淺景深 b.透視感 c.引導畫面立體的線條或光影(其實這也是透視感的一環)來達成
深景深的作品,除了a之外,另外二點都能拿來達到畫面的立體感
而空氣感呢?
逆光拍攝懸浮粒子?(對光影處理)
拍有氣味的物品?
還是一個生動的表情?
一個生動的動作?
全片幅的淺景深?
小弟個人認為....這些或許都可以稱為空氣感,能加起來更好
不過有的人可能只看的到最後一項吧........
能不能有空氣感,相信就只是每個人所見不同,所以該如何討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