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yshih wrote:
三月份cameram...(恕刪)
s5 pro的那個400%是"動態範圍"
跟寬容度是不一樣的
動態範圍是指你在同一張照片中能呈現細節的情況下最亮和最暗的亮度差
比方說一般dslr在拍某一處海邊的夕陽時
曝光值高一點 就是天上的雲霞亮成一片死白
曝光值低一點 就是海水變成一片黑
而用s5 pro的400%動態範圍
可能可以不用搖黑卡或上漸層減光鏡就同時把天上的晚霞和海水的波的細節拍出來
而所謂寬容度則是後製可以拉亮拉暗的程度
比方說用b快門玩長曝或複雜光源下拍攝之類 比較考驗曝光掌控功力的題材
當拍出來的照片曝光值不如預期的時候 用軟體來做數位補光
這時會發現raw在處理過之後階調 細節會比jpg處理過要來得自然
所以raw寬容度比jpg大
而傳統暗房技術也能做到這種功能
不過要拉亮太多的話畫面顆粒感也會變重
聽說正片寬容度極低 所以拍攝時曝光的掌控要非常精準 但是拍出來的照片動態範圍很大
而負片寬容度很高 動態範圍很低…
以我拍了幾捲富士和柯達的便宜負片的經驗
寬容度…沒問過照相館老闆有沒有幫我調曝光值 不知道
而動態範圍感覺還比d50要小一些
heibow wrote:
s5 pro的那個4...(恕刪)
拍拍手拍拍手,對後,太久沒拍負片都忘了。
動態範圍和寬容度當然是底片高多了,負片更是僑楚,
只是為了相片或印刷要犧牲很多,我想就算掃描也是會損失很多吧。
文中說明只是為了同條件下和正片負片(成像在雜誌上的)比較,併沒有多做多餘的解釋。
Round 5還有比100%,400%和Provia在-1EV~+1EV之間的"許容範圍"
在同樣+2/3EV時100%高光死掉,400%還好,但都比不上Provia的。
->這應該說明了容許度還是底片強。
Round 2有提到S5.STD的發色和Provia比較像,而Velvia則是大大的鮮豔多了,所以下文內比的都是Provia.
Renault Grand Espace IV 2.0T
MB W204 C200K E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