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m16800 wrote:
這幾年比較少花時間在...(恕刪)
其實相機數位化之後對我最的好處有幾點.
1. 可以立即檢視照片, 確認成效.
2. 換ISO不用像以前要換底片或是背兩台相機出去, 這點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有時候一些場景並不一定適用閃燈, 例如晚上的花燈或是不便用腳架的場合.
我目前是使用D300, 試過最高ISO 2000還可在我允許範圍內, 十分受用.
底片高ISO我用過3200, 目的是在做出高反差粗粒子的相片, 有時還提高到一級做特殊沖洗, 現在只要功能設定一下即可達到我的需求, 好用!
至於快門數, 有鑒於現在數位化, 每張照片成本非常的低, 不像以前底片是一筆, 沖洗是一筆, 照片又是一筆, 既然成本極低, 願意多按下幾次的人也變很多了.
想起以前出國五, 六天的行程背了三四十捲各式底片 (高低ISO, 黑白彩色等等) 現在只要帶兩三張記憶卡, 真是方便!
這麼說吧,像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一捲36張底片可能從早拍到晚,光線不夠,ISO400的底片不足以應付.但白天就裝上ISO1600的底片又嫌顆粒太粗糙,數位化後可以任意調控ISO值,不必受限於36張,實在方便!
至於閃燈補光,說實在數位機身隨拍即看後,使得閃燈補光的效果可以立即觀看,馬上修正閃燈出力強弱,底片完全只能用猜的,這也是很令人頭痛的地方.(我說過我是業餘的,所以我沒有依張即決的能力)
很多時候自然光比起閃燈補光更有氣氛,所以數位機身提高ISO能力可以充分表現現場氣氛,何必一定用閃燈?!
至於手持不晃動的能耐,有很大的原因在於不是"不晃動而是洗的不夠大"135底片洗成照片大多是是3*5或4*6
這樣的觀看大小輕微的晃動是不容易看得出來的,如果放得更大就不一定了.
hsm16800 wrote:
因為小弟拿F5配上像28-70 F2.8這樣的鏡頭,都還有把握可以在1/15秒下獲得一張不錯的
照片.用的底片也多是ISO400以下......實在不了解為何一定在強調ISO1600? 室內快門不足不多以閃燈補光?
當然...不能用閃燈的場合就不在此限了...目前是DSLR 新手...請大家不要見怪!
雖然是DSLR的新手,但我想在攝影中應該屬前輩吧^^"
其實這段話在這邊,我想肯定會被人反駁,在台面上,小豬弟也會反過來問:「ISO高不好嗎?」
不過說真的,對於剛入門的朋友或學弟妹,我也會講類似的話給他們聽
尤其一再叮嚀他們,不要太過依賴如ISO這樣的性能,而是從基本功開始紮根
的確,因為以前沒有所謂的高ISO,幾年前小DC的ISO開200就開始雪花片片了,底片更是只有400
所以只能『強迫』自己練手的穩度、練拍攝姿勢、練追焦,練瞬間重新構圖(因為對焦點少
)慢慢的,有機會用到高階機種了,雖然提供那麼優異的ISO、對焦系統與防手震
但是已經被『逼』出技術的人,高性能是力上加力,而不是非得要不行
最明顯的就是有時候在室內昏暗處拍合照,旁邊一般的DC使用者會會一邊拍一邊「嘖!」
因為怎麼拍都糊,這時候我們好心會說:「要不然我幫您拍拍看?」
耶~~ 清楚OK!那時候就知道基本功夫夠的好處了。
所以我是覺得…樓主大不用去質疑現在高ISO變成一種挑機考量
他對於沒有基本工的人來說,非常非常的重要(沒那個就拍不好了~~當然重要)
但是對於有基本功的人來說,他是提供更加便利與輕鬆的機能,何樂不為呢~

至於使用者是不是新手、是不是一定要挑那麼強的機種,這種閒事咱們也管不著吧…
把D3拍成像DC的人,也是存在的阿~~
(哈,請不要在讓那個人無辜中彈倒地了

)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在不打閃燈情況下若再加上光圈太小,
此時所得到的快門有可能低於安全快門之下或者說快門速度已經降到容易因手晃導致影像模糊的速度,
所以當ISO可直上1600(IS800多一級),甚至ISO3200(ISO800多兩級),
就可大大減低上述所造成的問題...
所以在乎高ISO畫質的人,最後通常都會朝FF的機身給他敗下去~
閃燈可以適時的補光,但遇到背景極暗又得將背景拍入時,此時閃燈有時也無法完全補足光線,
所以也會面臨要將ISO調高~
另外,大家拍照並非全時都會將腳架帶在身邊,
防手震也不是每家都有機身防手震或有防手震鏡頭,況且防手震也非萬能..
有新貨就要與大家分享..這是01的精神! 
http://www.wretch.cc/album/pokie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