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chris392 wrote:
我在學校有聽人問過老...(恕刪)


其實,看了那麼多關於底片跟數位相機的爭論
我對於:

你會對每個快門機會小心翼翼
而不是看到什麼拍什麼
進而強迫自己去練習構圖與測光靈敏度等技術

這樣的觀點有一點懷疑(不要生氣)

以前,看到老師們拍照拿著測光表,和筆記本,用心的記錄照片的數值
除非你計畫把它當飯吃,或你真的非常有熱情,現在我很少看到有人這樣做

很多知名的攝影師抓拍時構圖早在心中想好,光圈快門設好,等待抓住某一刻,哪有時間去想這些數值
多少知名的大師刹了幾萬張底片,才選幾百張,
有一些大師的相片,以今天論壇對攝影挑剔角度看來,還難登大雅之堂,

所以我才認為,拍照是最重要的,用啥拍不重要

反而
數位
即拍即看的好處
有沒有拍好一下就知道了
而且在練習的時候
也可不斷的拍並不斷的修正

我覺得用心的人一樣也可以進步,非得靠底片機強迫自己不行

另外,
有些相機沒有電池依舊可用
機身對於惡劣天氣的抵抗程度也比較高

機械相機沒有電可以用,但沒有底片就無法用了?32G拍RAW可以拍1400張,要帶將近40卷
我覺得是一樣的意思(我帶D90到英國拍了1400張用2顆電池,沒沖過電)

現在的相機越做越好
像k-7有幾台底片機可以這樣操?像canon還有可以潛水10米的?

除非,你是要到環境很惡劣的地方拍照,機械相機的優勢才會出現,
當然,以目前(一般銷售)數位相機的技術,拍起來效果是沒有底片好
還有,目前檔案保存的確沒底片久
這是唯一一點吸引我重回去拍底片
而且一定要是正片

回此文並沒有要挑起戰爭
想提醒的是,時代有時代的精神,數位有數位可以發揮代表這個年代的拍照的玩味,不只是按下快門看見相片而已
數位相機對我來說,除了拍照,它還可以提供我除了攝影本身之外,其他的不同價值和觀點.

套一句樓上的話,不管是黑膠,卡帶,CD或MP3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音樂本身
我相當贊同簡體字朋友的意見,
許多玩底片玩黑膠的人, 不見得是因為那些東西真的比較好,
而是覺得高尚, 覺得經典,
也因為停產, 可以擁有別人買不到的東西, 可以玩跟人不同的東西,

感覺玩物的心態比實用多更多
無論從哪裡開始,有心玩攝影的人,大都二種都有,真是殊途同歸,魚與熊掌兼得。
Myvatn wrote:
我相當贊同簡體字朋友...(恕刪)


我寫簡體字,不代表我是大陸人(我是正港的臺灣人)
不過我滿羡慕大陸玩攝影的

每年平遙都有辦國際攝影比賽
今年8萬多人報名,40幾個國家參加(聽說,實際情況請有心人去查)
相機器材比臺灣便宜
隨時隨地可以找到拍照模特
網站上隨時可以看到露3點的攝影(有一些拍得不是很藝術,是色情的)
不過,感覺上他們比臺灣人開放很多,也比較國際化
所以作品比較多元

比較不喜歡他們在網頁上粗魯的謾駡
ericdrizzt wrote:
其实,看了那么多关于...(恕刪)


其實上面的大大說:

你會對每個快門機會小心翼翼
而不是看到什麼拍什麼
進而強迫自己去練習構圖與測光靈敏度等技術

這是真的,因為我就是從底片機開始起家的
並不是說什麼用底片機比較優越之類的
但是真正用過就會知道真的有這個道理存在

但是我覺得還有一點很重要
所謂傳統的學習速度快,是因為每張照片真的要拍的很用心力
因為張張都是錢阿
但是最好找個夠厲害的老師
而且是要以傳統起家的
要不然只是自學或是遇到沒碰過傳統機的老師建議還是買數位機吧

其實有一個觀點還不錯
如果對攝影的整個歷史有興趣的話
趁現在傳統攝影還沒完全衰退
可以去嘗試看看
因為數位的東西會越來越多
傳統的只會越來越少,說不定以後連底片都買不到就不用玩了
傳統攝影還是有比數位好玩的地方(比如說底片顆粒,黑白底片的豐富層次感,很多人是很hot那個東西的)
不應該因為數位方便就不認同傳統的,應該為自己身在這個兩種攝影模式都有的時代而感到高興
而且不要放棄掉嘗試的機會

但是以現在的狀況來說,不管你有沒有從底片開始玩
最後終究都還是會買數位機身取個方便
尤其如果預算有限的話,建議還是買數位機吧,痛一次就好了
要不然之後的底片錢沖洗費開銷會頗大喔
要真的玩的很盡興的話
會是生活上一個滿大的負擔

可以先買數位的,之後熟練了而且也比較有預算時再來嘗試傳統的底片拍攝
這樣就不會浪費掉無謂的底片跟沖洗費還有跑相館的時間

總之好好考慮一下吧
雖說相機只是工具,但是工欲善其事還是必先利其器呀

又是一篇戰文
難道一定要傳統或數位,有一方完全退出,才是攝影之福?

數位固然是趨勢,但是它的前身還是原自於底片呀!
只是記錄影像的方式不同而已(一個底片一個ccd)

我敢說底片不可能消失,它還是有一些地方是數位無法做到的,
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在兩者之間分出一個所以,
我只能說你會錯過很多體驗美好事物的機會
Myvatn wrote:
我相當贊同簡體字朋友的意見,
許多玩底片玩黑膠的人, 不見得是因為那些東西真的比較好,
而是覺得高尚, 覺得經典,
也因為停產, 可以擁有別人買不到的東西, 可以玩跟人不同的東西,

感覺玩物的心態比實用多更多...(恕刪)


本日中肯+1

要學習技術 (藝術倒是不論何種媒介都要花很長時間的, 就先不談了),
有心學技術,
當然是是數位了.
拍了馬上看馬上映證馬上修改馬上再試,
不用半年技術就比用底片拍一年好多了.
志在有沒有心, 不在用什麼媒介啦~
樓主加油, 期待你 po 數位照, 拍完馬上分享大家馬上討論,
進步就在眼前了!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有圖有真相啦
剛在Leica板裡看到的
一隻傳統的M7與數位的M9對比

M9, Summilux 50/1.4 ASPH, ISO160, f1.4, 1/180, JPEG Fine
M7, Summilux 50/1.4 ASPH, ISO100, f1.4, 1/125, RAP正片(ISO100)
快門不一樣是因為ISO不一樣, 不過曝光的量相近, M9最低的iso是160



你可以仔細看一下女孩子背後的光影
基本上, 數位機正努力趕上軟片機的水準, 目前還是有一段差距
每當看到LEICA的這篇文章,感觸就很深

20年後的M7,它還是M7,拍的片子還是LEICA味

20年後的M9,它還可以動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