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0在A模式下開內閃,曝光時間不會自動調整??

小弟我的是機器 D50+DX 18-70
剛試了一下,我沒有這樣的問題,一切都正常。
光圈先決+內閃,快門時間會隨著光圈大小而調整,並不會鎖定在1/60 s。

剛又再重新試了一下,發現在光圈先決下+前幕同步內閃模式,快門會固定在1/60 s,
如果是慢速快門同步模式或是REAR同步則快門不會固定在1/60。

雖然我不是使用D50 ,我之前使用的消費機到目前的KM D5D ,使用光圈先決並且開啟內閃 ,快門都是固定在1/60 sec .

但是當我故意將ISO調到3200時 , 此時快門就可以隨著光圈的大小由1/60 sec 到1/160 sec變化了 . 所以我覺得當快門被固定為1/60 sec時 ,此時得到的曝光仍然是正確 . 只有當你光圈過大或ISO過高導致會曝光過度時 , 快門速度才會被降低 !!

這是我試驗的結果, 不知其他人的經驗是如何!?
那是內建閃燈同步速度
D50的說明書之中應該有提到
雖然我不是用D50,不過D5D的說明書中有寫,沒理由D50的沒有
我的也是耶~我的閃燈SB-28,機身用M模式,F8, 2.5",開閃燈後還是"2.5".
M模式...快門本來就不會隨著光圈變吧...
因為...應該都自己設的吧...
不許討論我的頭!
那是正常的. 如果你要開閃燈又能在A,P模式得到慢快門, 只要將閃燈模式設在慢速模式即可( 有SLOW 字樣出現時).
那是正常的, 連 D200,D70 在A/P 模式下都是如此,
應該說是標準的閃燈同步時間,當然也是防止手振.
當然若你要週整特殊效果, 建議還是使用 M模式.
kmj1 wrote:
將內閃關掉就不會有此...(恕刪)


我想大家對閃燈的操作可能有一些誤會.

在沒有開啟閃燈的時候, ISO光圈和快門決定了曝光,
所以在某個固定的 ISO 值之下,
改變光圈時快門一定要跟著變,
否則曝光就會不正確.

開啟閃燈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除了 ISO光圈快門之外, 閃燈的強度也會影響曝光,
所以當曝光不足時不一定要降低快門速度,
可以用增加閃燈強度的方式來補足曝光量,
所以一般相機在光圈先決時會有一個最低安全快門值,
當快門需要低於這個安全快門值時相機並不會真的降低快門值,
而改以加大閃燈曝光強度的方式來達成,
主體一樣可以得到正確的曝光,
同時也避免了手振.

在比較高階的機種裡, 這個最低快門值是可以調的,
而 D50 這種入門機, 則被固定成 1/60s.

Nikon 的 iTTL 閃燈做的其實非常聰明,
隨便給它一組任意的光圈快門組合,
iTTL 都可以把主體補光成正確的曝光,
當然有兩個前提:

1. 原來的光圈快門不能是曝光過度的組合,
因為閃燈只能補光不能減光.
2. 補光量不能超過閃燈的最大曝光強度 (GN 值),
否則即便是閃燈全出力還是會曝光不足.

所以其實開啟閃燈後最好用的模式反而是 M 模式,
根據背景曝光安全快門和景深需求等設定好光圈快門後,
其他的全交給 iTTL 來把光線補足,
出來的照片就會很神奇的有正確的曝光.
而且不管是不是跳燈, 有沒有加柔光罩,
通通都會正確曝光, 傑克, 這真是太神奇了!

總而言之,
光圈快門決定背景的曝光,
閃燈決定主體的曝光,
切到 M 模式組合出背景的曝光量,
其他的就交給 iTTL 吧!
Savier 說得很對

除了 iTTL / TTL / A 會自動調節閃光強度之外
如果你設定了相機上的 ISO 為 AUTO
相機也會自動變更 ISO 值來使你的背景曝光正確

基本上 以前用 SLR 拍照 只需注意光圈跟快門的組合
一旦使用 DSLR 的 AUTO ISO 就變成三維的參數組合
若再加上自動閃燈 就變成四維的參數組合
(我很懷疑初學者是否能體會這種難度)

閃燈同步在 1/60 的好處是
閃燈在打光到主題的同時
相機也有適當的時間可以記錄周遭的光線
如果你將它調到 1/125 甚至 1/500 秒
恐怕就只有主題有足夠的曝光了
(當然 有些 SLR / DSLR 以此為特徵之一)

想要得到什麼效果 多玩一些不同的設定
等到需要派上用場時 才可以駕輕就熟
iso自動設為off看看

d50+sigma18-200我剛好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