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很無聊 也跟著測試一下...
D3S+N24-70

沒錯在55mm 有明顯的漏光
不過用手指 蓋住對焦呎 漏光就不見了....


話說回來..拍夜景都是N14-24..
或是N24-70的24端


最多就是拿膠帶把對焦呎貼起來....
用情(攝)的角度去窺視光(影)的世界http://album.blog.yam.com/realsky28
王靦靦 wrote:
白天看到文章,現在下...(恕刪)


哈.....經驗證明,沒事真的不要亂試
器材都買了,就放心一直拍吧....^^
看來是設計瑕疵了,不知道有沒有像汽車一樣,善意保固,召回免費檢修呀?
Richard Jean wrote:
看來是設計瑕疵了,不...(恕刪)

Richard Jean兄:
因為您有拆過,看完以下還請您說說看法!

個人覺得24-70應該是歷史以來出包最多也是N迷花最多維修費的一顆!

從最早變焦模組部分,鏡尾脫落部份,到現在漏光!

16-35mm 光屁股脫褲子事件,是在於其接環與鏡身鎖螺絲的塑膠環斷裂!

但網路上,16 35的案子可能還沒有比24-70案例多,而且24 -70還都是都斷在金屬或著金屬螺絲從金屬鏡身抽出來!

整個感覺是這顆當初在設計不夠細心考慮周到!
Precision Glass Mold (PGM) Aspherical Lenses在這個PGM提到Yoshinobu Ogata有負責14-24和24-70,那為何14-24 F2.8也經歷過腳價摔過,除了不能裝濾鏡之外,幾乎是一片好評!

而24-70光學上優秀不用說,但是其他部分實在很奇怪,因為有人摔到鏡尾斷掉,但變焦模組卻好好?  
Richard Jean wrote:
公司如果不願意免費處理的話,用膠帶貼起來吧。...(恕刪)


Nikon 也在玩Lomo嗎?這是否只是冰山的一角?
關於diffusionless大所提的問題,因為小弟並不是這方面的專才,僅就個人拆鏡的印象及觀察到的情況做推測。

AF-S NIKKOR 24-70 1:2.8 G ED這隻鏡頭的確是自從小弟重拾攝影,第一次買數位單反相機以來,在01裡面最常看到有抱怨鏡身機構不良的一支鏡頭。
因為小弟並沒有擁有14-24這隻鏡頭,所以不便妄加揣測兩者之間的差異。
而至於diffusionless大提到的疑問,
diffusionless wrote:
24-70光學上優秀不用說,但是其他部分實在很奇怪,因為有人摔到鏡尾斷掉,但變焦模組卻好好?

據拆鏡實際觀察,因為他的變焦環只是帶動內部分成兩組的鏡筒變焦部分,而其機構並不是位在靠近後端錐形尾環的位置,而是在較前方。只是變焦轉環被延伸到後方以方便使用者轉動,變焦環的前方套著鏡筒,後方被(超薄的)錐形鏡尾環包著,然後錐形鏡尾環再被鏡頭卡口接環抵著,靠著後方四顆長度頗長的螺絲鎖在桶身上。因此就算摔到,最多是錐形環變形,造成變焦環轉動不順,或是更嚴重一點,那四顆螺絲承受不了所受到的外力而斷裂,但是都不會傷及變焦環本身帶動桶身前後移動的機構,所以變焦模組仍舊正常。

更因為內部分成兩部分的鏡筒是一起被變焦機構帶動,僅在靠近前方有小部分的鏡片群在對焦時會被對焦機構所帶動,而前後移動。
所以只要沒有大摔到鏡片移位,基本上他的光學表現會相當一致,也就是說會像當初設計者所期望的擁有優良的光學品質。

大家不妨將鏡頭前後蓋打開,轉轉變焦環,以及轉轉對焦環,應該不難了解小弟所要表達的意思。

希望這樣有解釋到Diffusionless大鎖提出的疑問。
淡淡 wrote:
Nikon 也在玩Lomo嗎?這是否只是冰山的一角?(恕刪)


貼起來是將焦尺的透明窗戶貼起來,可以避免這種極端使用情形下所造成的左上角有漏光情況發生。
應該跟一般Lomo因成像圈造成有四周暗角的情況不太一樣啦

Richard Jean wrote:
貼起來是將焦尺的...(恕刪)


我不是指成像,而是..樣子.貼上黑膠帶的鏡頭,看起來就像是Lomo相機.

diffusionless wrote:

Richard J...(恕刪)



唉~已經入手24-70
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難過...........

高興的是他那優異的光學品質
難過的是............

不過,這種標準焦段還有哪隻可以跟他比呀?

至於對焦漏光~
恩~對我影響不大
D40 + 18-55 + SB400 = 拍拍GO
我也回報一下,我的鏡頭序號25***
55mm F8也有漏光現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