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爸爸 wrote:
NIKON 105m...(恕刪)




NIKON 105mm/f2.8 VR +1
linml0125 wrote:
看了cumi大大用6...(恕刪)


東西拍得大不大只跟放大率有關,跟焦距無關
60跟105拍出來都是一樣大的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linml0125 wrote:
拍拍小虫子,如蝇虎....(恕刪)


NIKON 105mm/f2.8 VR +1
~D700~MB-D10 ~N20-35 f2.8D+N24-120 f4VR+S50 f1.4~
105以上搭配環閃或者離機閃比較適合, 若是拍攝對象為非常敏感的蝶類蜻蜓等甚至於150/180mm以上更佳. 60mm適合靜態 (當然, 有幾位神人級的60mm生態達人不在此限).
^^A 請多多指教~
當然是105VR 60MM幾乎要貼在昆蟲面前
被攝物愈敏感,那焦段就需要愈長的!

如:蜻蜓

被攝物愈不敏感,則焦段就可以較短一點

如:螳螂

那如果是要拍那種超級小蟲子

那就要使用接寫環了!
好處是放大率超過1:1
而且便宜。

micro鏡的放大倍率都是1:1,所以放大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只差在最近對焦距離多遠而已!
NIKON 105mm/f2.8 VR +1
小弟有60那顆,不過如果要常拍小虫子我也建議105VR那顆...
bodygun wrote:
被攝物愈敏感,那焦段...(恕刪)


其實有時可以改變一下觀念,不是被鏡頭綁住我們的創意,

很多朋友都用魚眼或廣角來拍蜻蜓了,這樣拍攝可以輕易的說明這些小生物的棲息環境,

如果您了解它們的生態習性,往往都可以靠得很近,

無厘頭的魚眼戰高砂

恐龍的脊紋鼓蟌
也並不是每一種螳螂都很容易靠近,上次拍樹皮螳螂,難度還蠻高的,

只要一靠近,就會烙跑,能接近的時間不多,


再補充一點,NIKON的micro微距鏡的放大倍率,70-180那隻只有3:4,

而且使用最大放大倍率(180mm 3:4)拍攝時的距離,還比105 使用3:4倍率時,"距離必須靠得更近",

不同焦段的微距鏡頭,形成的散景與景深的關係也不一樣,

雖然放大倍率一樣,但在要求景深的作品上,105常常不容易達成,但60形成的散景會比較雜亂,

105有時雖然可以提供好的散景,但有時景深常常會過淺,

光線越微弱的環境,越容易感受到,蜻蜓豆娘棲息的環境,常常就是這樣~


雖然放大倍率一樣,但拍起來感覺不一樣




過小的昆蟲或蟲卵,有時也可以考慮倒接環,但補光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linml0125 wrote:
拍拍小虫子,如蝇虎.蜜蜂等小虫子要用那個焦段比較好...(恕刪)

Nikon 200mm F4.0D Micro 也很適合歐, 可以站遠一點打蟲子! 
__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