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調色溫是要告訴相機說現在外在的環境的色溫是多少,然後相機根據那個值來修正所拍到的相片。例如您設成1900K,那麼相片會認為外在環境偏暖,所以會將片往冷去修正。若此時的外在環境確實是1900K,那麼出來的相片的色溫應該差不多正常,但如果此時環境是3000K,那麼就會修正過度,所以會照出偏冷的照片。
實際上是相反的陰天的色溫 7000k 左右太陽光則是 5500k燭光好像 2~3000k相機為什麼這樣前面已經有大大解釋了狗仔puppy wrote:小弟只知道數字越大色調越暖數字越低色調越冷XD很少在看說明書...(恕刪)
心靈奧客 wrote:你用"相對"的概念來...(恕刪) 你用"相對"的概念來理解應該就會懂了!例如白天某地點測得的色溫為5000K,當你把相機的色溫值調成9000K時,實際環境色溫就相對偏低了4000K,於是就會呈現暖色調;若是把相機的色溫值調成2000K,則實際環境色溫相對偏高了3000K,於是就會呈現冷色調...為什麼分別是4000k與3000k啊?心靈大可以解釋一下嗎?感恩
簡單來說你將色溫設定為9900就是你告訴相機 現在環境的色溫是9900(冷色調)而相機就會去平衡9900(冷色調)的色溫 然而實際上的色溫低於9900 但是相機還是補償9900的色溫 所以看起來會偏紅反之將色溫設定為2550就是告訴相機 現在環境的色溫是2550 然而實際上的色溫高於2550 但是相機還是補償2550的色溫 所以看起來會偏藍
我本來也一直很混亂,對於一些相對的概念也是搞不太清楚,最後只有一個觀念比較容易接受:就是指定限場的色溫給相機,當然這樣就得記一下甚麼樣的場合是甚麼樣的色溫了,假如跟我一樣連記都懶的記,就拍RAW檔吧,後製愛怎麼調就怎麼調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