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夢,總要圓一次... AF-S nikkor 17-55mm DX 到位

APOMATT wrote:
繼28-70/2.8後,感覺 這顆也被炒熱了...(恕刪)


我想鏡頭熱也就是週期性的偶爾出現些小高潮,
而能炒的起來,讓攝友認同的鏡頭,大概也就是那幾顆......

平時渡小月的日子就炒些小玩具,抒發點自己的熱情,
到了荷包飽飽的大月,攝友們自然也就橫的下心玩大玩具了吧。


謝謝。
抱歉,小弟有一個小問題想請問一下...

關於大大推荐的這顆17-55mm鏡頭
如果和另外一個17-35mm鏡頭來比較,不知道有沒有哪裏不一樣呢?
除了某些焦段重複之外...畫質...成像...有沒有不一樣呢??

或者有大大能夠分享一下這兩個鏡頭的比較吧!!
謝謝...小弟是新手...不知道這個問題會不會太蠢了??
michaeljy wrote:
抱歉,小弟有一個小問...(恕刪)


感覺 要辦個聯誼才可以....

17-35/2.8是 數位底片通吃拉

17-55/2.8是DX專用

最大的差別
錢不是問題 問題是沒錢
michaeljy wrote:
抱歉,小弟有一個小問...(恕刪)


其實沒什麼好比的,老話一句就看個人有無film的需求

其實這顆,我覺得沒什麼特別的,又大又重又貴,但它卻是我用過,最久的原廠鏡(我想應該有兩年了吧)
平常一機一鏡大概就是它了,如果要出遠門,就在加個小黑五,也就夠了 不過還真是重阿
michaeljy wrote:
17-35mm除了某些焦段重複之外...畫質...成像...有沒有不一樣呢?...(恕刪)


有關n17-35/f2.8這顆廣角鏡皇,本站joefang兄分享的 我的第一顆自動對焦 變焦鏡頭 Nikkor AF-s 17-35mm 2.8D 一文中已經做了非常精闢的介紹,您可以前往參考。

就我看過文章的印象,
n17-35/f2.8對n17-55dx重覆焦段的畫質,以銳利度來說,n17-35/f2.8可以說是全焦段完勝。
當然,抗耀性當然也是無可挑剔的。
至於發色及對比反差來說,這個就很見仁見智。

n17-55dx裝在SLR上,17-24mm會有成像圈,24-55mm應該就可以放心的拍攝。
(我自己沒試過,但是看到的相關資訊都是這麼說。)

選擇n17-55dx,是因為焦段的問題,如我本文說的。
n17-35/f2.8的結束焦段及n28-70/f2.8的起始焦段,
在APS-C的使用上有些尷尬,n17-55dx只是在焦段上做了個平衡。
畢竟一次買2支鏡皇,一次得帶兩支鏡皇外拍,在成本及方便性上,
就值得我做尋求另一個解決方案的的考慮了。

(謎之聲:.....
更何況,一顆鏡頭的優劣也不是只看光學成像,而成像的品質,也不是單由銳利度來決定。
認真要計較起來,n17-55dx面對2位鏡皇老大哥的PK,鹿死誰手,也未必有個定數........嘿嘿嘿(狡詰的笑))


好吧,坦白說了吧,其實決定n17-55dx的主要原因,是下面這一張該死的nikon d200宣傳照片,
給了我一個D200+n17-55mm 完美組合的深刻印象。
一年多前等待D200到貨漫長的2個月間,這張桌布給了我無數的藉慰.....

囿於可能有版權問題,我把圖放在自己的server上。速度可能會稍慢一點,不過個人事小,m01事大。

» 1600x1200 wallpaper



謝謝。
Cougarz wrote:
這顆的抗耀性,真的就有些不敢恭維了,該給你爆掉的地方,絕對不會客氣


抱歉, 請教樓主這句話一下, 小弟有點疑惑哩^^"

耀光不是指對著高亮度的光源拍照時
會出現不該出現的鬼影嗎??
所以抗耀光不好的鏡頭, 跟太陽對幹時,
通常會在照片中其他地方出現圓形或六角形的奇怪光芒
但我看樓主這張照片很正常壓~~
沒有任何的鬼影或奇怪光芒出現

這張照片只有過曝而已, 也就是亮部爆掉
亮部爆掉不是測光的問題嗎?
即使用別顆鏡頭, 在同樣的情況下拍, 同樣的構圖, 同樣的光圈快門組合
小弟猜測應該還是會爆掉吧?
過曝是因為鏡頭造成的? 小弟有點無法理解哩 ^^"

因此小弟對樓主這句話有點不太了解
可否請樓主或其他前輩高手幫忙解惑一下

另外, 恭喜樓主入手鏡皇, 看到照片, 令小弟口水直流哩~~
看到那台MINI
又是在圓環上面
這因該是在台南吧
真是勸敗

加分
自從在Mobile01逛久,看了太多勸敗文,不知不覺中已中毒過深,

去年七月在台中也敗了一顆,可能是虛榮心作祟吧覺得照出來相片較

以前漂亮,雖然是蠻重的一顆鏡頭但是用的很爽快。恭喜大大也入手好鏡。


andyjaw wrote:
耀光不是指對著高亮度的光源拍照時,會出現不該出現的鬼影嗎??
...(恕刪)


感謝 andyjaw 兄所提出的討論。

有關抗耀體質差一點的鏡頭,的確是容易產生鬼影。

除此之外,我亦曾有閱讀到過在抗耀性低的情況下,
高光溢出的情形,會比一般還要嚴重。
更甚者,即便不正對光源下,
也會在光源入射角度的的畫面上產生一片類似白霧散開的區塊,
嚴重降低該區域的反差。
這個應該是叫眩光,還是耀光吧。

對於小範圍的鬼影,我其實比較不會在乎。
有時後製都還救的回來,甚至偶而也可看做照片上的另一番點綴。

但是對於降低反差的不必要的眩光,以及高光過曝時所造成大規模的溢光,
這個是怎麼後製也就不回來的。


因為關於攝影的常識都是靠著興趣自己K回來的,
極有可能在觀念上或用詞上的錯誤,
就這個抗耀的問題來說,我也不知自己學到的是不是正確的。
有關抗耀的部份知識是由以下的網站讀到的。
KenRockwell.com: Digital Ultra Wide Zooms Flare
(這篇評比讓我入手T124的意念猶豫了,唉)

如果有因此誤導了攝友,盼請原諒我無心的過錯。
亦請攝影前輩們能糾正我的錯誤觀念。


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