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00拍高雄科工館恐龍展,嘗試以色溫調白平衡。


topfighter wrote:
H大大好... ...(恕刪)


備份兩顆硬碟還不夠保險,得考慮異地備份以降低系統性風險

話說,我的老師就曾遇到過工作室在淹大水時慘遭沒頂,裡面的資料全都一起超生的慘事

此時縱使備份兩顆硬碟甚至分兩台電腦放也沒用

所以我都是在老家放一台NAS當遠端備份,自己家裡的電腦與外接硬碟各放一份

這樣還會出包的話就真的只能說無緣了

hcpine76 wrote:
我原本只想寫個D80...(恕刪)


對我而言,從D200到D800不是因為我技術好了四倍(大誤),而是因為D800像素更高、動態更高、ISO更高、反應更快,也就是更好用的工具,當然,也是更愛不釋手的新玩具。

而照相技術的進步,是為了更容易拍出想要的照片,看起來順眼好看,想拍的都有拍到,基本上也就是不會太亮或太暗,想拍的主題清楚而明顯就好了。但有時候天氣就是不好,空氣就是不透,時間就是不對,位置就是不巧,那還拍不拍?當然還是拍,拍回來能補救就補救,不行就算了,相機和我的眼睛看到的,就是這個樣子。

每週都帶家人四處遊玩,哪裡能保證都遇到好機會出大景?於是所見即所得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若真要論到技術再精進,我想最重要的不是別人告訴您某張照片應該怎麼拍,而是您要自己看自己想:這張照片跟我按快門的當下想拍的樣子有什麼不同,然後再找出方法,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

例如在暗處或拍深色的景物,拍出來卻太亮太白了,下次就知道該減點光(EV)。在亮處或拍白衣服,拍出來卻灰灰的,下次就知道該加點EV。想拍孩子的活動,卻發現都糊了,就知道下回快門要快一點。想拍流水淙淙,水花卻粒粒分明,就知道下回快門要慢一點。想拍花的特寫,背影卻清楚凌亂,下回就光圈放大一點;花心清楚花瓣卻模糊了,就是光圈要稍微縮一點。

對我而言,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就是玩攝影的目的。
另外,我覺得您的預設白平衡似乎沒有成功,因為拍出來的場景比自動更黃。

NIKON的預設白平衡設定,是先選到PRE(D200可以記錄d-0到d-4五個設定)之後,長按WB直到顯示PRE閃爍,然後對著白色物體或光源按下快門,相機不會真的紀錄照片但會記憶當時色溫為白色,之後再拍白牆,就會是白色的。若是您已對著白牆拍了照片,也可以事後當做白平衡調整的依據,來設定相同場景下所有照片的白平衡。
TO 版大~~

既然已經要拍RAW檔了,只要拍正常曝光就好,回來再調~~

既然已經拍RAW擋了,JPG就用small+basic就好,JPG只用來搜尋圖片快~~

回來後,挑有保存價值的,還是要燒起來紀念的,再轉JPG大檔--->但是也不用真的太大,

除非要洗海報~~~不然洗6*8的照片,4-6MB畫質就很讚了~~

要洗海報的話就RAW檔或TIFF給印刷廠囉~~~

結論就是~~~記憶體真的很快就用完~~ 要好好花時間管理檔案--2TB可能不到半年就用光~

習慣射後不理的人~~恐怕不太適合D800~~~

以前用D80 現在用D800+24-70mm~~ 整體的發色、準焦度、銳利度、夜間活動攝影都讓我驚嘆~~

真的有升級的感覺~~~只是連重量都升級~~

照片的成功率嚇死人的提高,LCD上的預覽跟電腦上的結果差不多(以前D80的LCD顯示跟電腦有差距)

由於LCD顯示很準加上記憶體的關係,逼使我在按下快門前都要好好構圖,

拍的時候多花點精神,整理的時候就輕鬆得多~~


版大,我們一起加油~~好好利用工具,留下我們生命的樂章吧~~

PS..ISO放心拉到3200吧~~我試過~~真的很不賴~~(也許我用慣D80,習慣ISO只用到640)
harebell wrote:
TO 版大~~ 既...(恕刪)


在館內拍攝靜物
可看自已焦距再設定安全快門值
都拍raw檔的話,不用曝光包圍,白平衡也能回來調整








拍raw的話,在復雜的燈源下更可以調整回原色

SElephant wrote:
如果有拍RAW就不再需要靠包圍曝光啦!

否則36M的畫素拍RAW還加上包圍曝光

賣記憶卡跟硬碟的廠商恐怕個個都要樂開懷了
因為以往都不拍raw檔,所以這方面知識並不足。

SElephant wrote:
備份兩顆硬碟還不夠保險,得考慮異地備份以降低系統性風險

話說,我的老師就曾遇到過工作室在淹大水時慘遭沒頂,裡面的資料全都一起超生的慘事

此時縱使備份兩顆硬碟甚至分兩台電腦放也沒用

所以我都是在老家放一台NAS當遠端備份,自己家裡的電腦與外接硬碟各放一份

這樣還會出包的話就真的只能說無緣了

謝謝SElephant大大的建議,我也有損失資料的慘痛經驗(Big Foot大腳丫硬碟),我平時日子是高雄、屏東兩邊跑,現在也在想兩邊都有個備份硬碟,可能比較保險。

chengchenchien wrote:
其實單一黃色光的場景不用到pre拍白色牆白平衡這麼麻煩.

市面上黃色光燈泡大多是2800K跟3000K這兩種, 所以我通常是先手動自訂3000K試拍一張,看看是不是還覺得黃. 如果還是有點黃的話那接下來就全都是用2800K拍完.

如果覺得逛博物館ISO1000太高的話, 建議試試16-35/f4 VR. 這些場景都還算亮的, 全程用ISO 200拍完不是很大的問題.
這幾天的發文,真的讓我學到許多,也讓我終於肯用心去學習。

我確實在考慮16~35mm這一支鏡頭,但又聽說Nikon在申請專利,可能會出16~35mm F2.8,這有可能嗎?

最早Nikon的劉講師就非常推荐我16~35mm這支鏡頭,但恰好D800到的當天,高雄德寶沒有16~35mm的公司貨,所以就改敗入24~70mm的鏡頭。

曾有人建議鏡頭買水貨就可以了,現在忽然有點心動。

odod0903 wrote:
版大

照片不要全部放同一硬碟

一定要隨時做備份

最好是有兩顆硬碟或者是燒錄成光碟

不然到時候只有一顆硬碟卻掛掉

寶貴照片不見會欲哭無淚喔!

至於缺點和該注意的地方

前幾樓的大大都有提到嚕!!
這都是照片儲存需要擔心的地方,聽說燒成光碟的儲存年限沒有原先預估的久,所以我還是傾向儲存在硬碟。

因為曾有資料損毀的經驗,現在只要有儲存容量多的硬碟推出,都想買回家。

謝謝odod0903大大的建議,我想還是多買一些備份硬碟比較保險。

honordato wrote:
我都會將我拍好的照片上傳到flickr

當做我的照片備存區!!!!!!
我還未接觸過flickr,經由這幾天的討論,我會考慮試試flickr。

topfighter wrote:
H大大好...
雖然我是C家的..但看到大大開始拼命拍這麼多照片,可以看出大大多麼喜歡D800帶來的樂趣,跟板上各位大大說的一樣..小弟照片存在兩顆不同硬碟...避免哪一顆他不聽話掛了..那真的要救會很麻煩...
P.S.我救過一次,只救回70%左右,心痛死了...因為每一個照片都是紀念阿....
我知道啊!因為topfighter大大的圖檔就是C家的。

很難相信我現在也在相機版發言,平時我都是在相機版潛水的。

這次真的因為D800才有機會在相機版發文,一直期待開箱文,而且我也想過,就只發個開箱文,然後繼續潛水。

卻怎麼也想不到哭泣湖的開箱文得到許多大大的回應,終於讓我想好好去研究D800。

不怕您笑,原先我只想以大一點相機唬人罷了,我之前的D300,基本上是當DC用,就是旅遊鏡一鏡到底,拍照模式永遠是P。

昨天在科工館好好拍個大半天,把32GB記憶卡都拍完,也才發覺這樣玩相機還真的很好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