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injoyce wrote:回想本人一月初訂D4...(恕刪) 商品都有所謂"定價"跟"賣價"店家依據供貨商的建議售價銷售我覺得合理有能力就可以讓店家便宜給你(犧牲開店毛利)我覺得該店家會這樣跟你說表示:我不想便宜給你所以推給原廠
首先 國祥的確是這樣子告訴店家的為什麼我知道因為我也在相機店工作...再來 像這種缺貨到極點的頂級機種能夠照訂價買到已經很好了我實在不了解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認為店家有可能降價賣你不賺錢??現在賣相機的店家基本上賣消費型機種都是虧一點錢在賣的公司貨來的價錢直接扣完現金趴賣你贈品還要自己加上去送客人賣個一台虧個一兩百很正常入門跟中階單眼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唯一可以賺錢的 除了濾鏡電池腳架等配件就是這種新機上市 價錢還沒有被拼爛的貨了你想要買新的 又要早拿早享受被多賺一點完全是很應該的啊店家只是賺他們應該賺的罷了而且 同樣的商品到處賣一樣的價錢為什麼會有甚麼壟斷價錢的問題??何況價錢根本是國祥訂好的= =如果每一家店都虧幾百塊賣你也算是壟斷價錢嗎?如果今天大家都一樣賣你虧錢的價格恐怕你還是覺得大家都賣一樣沒有便宜到吧說到底 是台灣拼價做短期的店家太多了把客人都寵壞了才會有今天這樣的情況大家都沒錢賺如果是在日本就算只是買個電池你問整條街整個商圈價錢一定都是同樣的大家都維持在同樣有利潤的價格那才是正常的情況...
別鬧了,一台相機只賺你幾百塊?你去比較大的3C賣場或是網路購物刷卡都沒有問題,算刷卡手續費1%好了在3C賣場大多也提供免費分期的服務,分期手續費也算1%好了在一相機店這兩項你很難做得到有些店家不開發票,又多賺5%進貨價格跟建議售價,我覺得最少有10%的差距現在你沒拿到折扣的原因就是,D4有貨最大...
ladyinjoyce wrote:回想本人一月初訂D4...(恕刪) 我想兄台您要搞清楚一件事同一個品牌的產品各地都賣同價不叫聯合壟斷不同廠商推出同等級的商品,全都事先講好賣一樣價錢才叫聯合壟斷您這叫標題殺人法,但下此標之前最好先瞭解一下指控事項的定義好嗎?如果店家照著總代理建議的售價賣東西都會被批的話,那MSRP(廠商建議售價)這個名詞是要發明給誰看的呀!
Siriusorion wrote:首先 國祥的確是這樣...(恕刪) 建議大大別浪費口舌了,因為說實話沒人會相信的,一般人總認為一台好幾萬甚至十幾萬的相機那有可能沒賺頭?至少也會有個十幾二十%的利潤。............昨天就看到此標題了,原本想回的但若回了這種XX文,有點浪費時間,雖然這是消費者為大的市場,但還是有許多無知的消費者自以為是的認為,多解釋只是得個口舌之爭而已,所以還是忍了下來,反正網路發言人人皆可,好笑是不管其利潤多寡,要買就買,不買拉倒,消費者怎會有立場去管人家售價是否合理?貨源是否充足等等之問題,至於聯合壟斷?中油跟台塑才是該討伐之對象.......PS:我也只是一個消費者並不是商家,我買D800也是很早就下訂,商家通知到貨時即準備九萬五給商家掉頭就走,因為照定價其利潤也只不過仟兒八佰,不管其商家是否熟悉,開店做生意該給人賺才有相對的服務。
Siriusorion wrote:哈哈哈說賣相機好賺 ...但是相機鏡頭就的確是虧錢賣啊真的不相信...去試試看賣相機就知道了 大眾機型拼業績/人氣平成本(甚至小虧一兩百)在賣、以及靠配件及消費者不熟價格的項目來賺錢我相信,但把它說成[相機鏡頭就的確是虧錢賣]是不是太誇張了一點~~整個店堆得滿滿的"賠錢貨"太慘了,這樣不要賣就好了啊?就我個人的消費/觀察与有限"情資",在相機街這名詞形成之前,博漢區只有老店存在的時期,各店均為老板及少數資深員工顧店,各家各人都有主顧客,老板對熟客確實會拿出進價表,直接用經銷商價售貨,賓主盡歡.到各種奇怪店名的新面孔搶進、招牌統一成一格一格黑邊的時代,老店為求生存或突顯,紛紛與代理商結盟擴大店面成為[xx旗艦店]之後,新店員增加、營業成本明顯提高,這種"透明式安心特價"的銷售方式就不復存在了,可能是只賺現金趴或數量獎金的方式不能存活,也可能是有眾多經銷點後老店的份量被稀釋掉,代理商的地位相對提高(供不應求),公司貨就幾乎沒有人照進價在賣了!就我知道一支大三元鏡若照定價(店家)大概都有2000的利潤,這種新上市超過10萬的機型,一台有5000利潤是很正常的吧~~(若說店家有10-20%可能又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