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nieboy wrote:我比較想知道70-2...(恕刪) 我拿小小白IS,但說真的我比較喜歡胖白70-300L,高畫質的高變焦鏡更為誘人反而在小白兔與胖白之間,小小白IS顯得表現中庸不少或許Nikon把70-300改款後提升到胖白的定位與表現,也是很棒的選擇
fscar wrote:Canon EF 24-70mm f/2.8L USM II 出來了 濾鏡尺寸82mmhttp://www.mobile01.com/newsdetail.php?id=12459nikon會出二代嗎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VR II 強棒謝謝 Canon的沒IS完全看不出連小小黑都沒做的Nikon有甚動力去做24-70mm F2.8 VRII我倒覺得應該弄個平價一點的135mm F2G...
jacky60302 wrote:D大看完之後不太了解...(恕刪) 那個是之前NIKON 2010年發表的專利第一張是結構設計圖,二張是鏡片細節折射率 抗色散率等參數,像二張vd值很大通常就是ED鏡片。現在DSLR通常都是採用典型望遠(telephoto)設計就是前凸後凹來降低鏡身長度,廣角逆望遠(retro-focus)設計就是前凹後凸來延長鏡後距。G1 G2 G3 G4是鏡組代號,一般變焦鏡頭設計會根據凸鏡組(positive +)與凹鏡組(negative -)組合,大致上可以分P-lead 2-3 group,N-lead 2-5 group,P-lead 4-5 group。P-lead,就是第一鏡組是凸鏡組,2-3就是會有兩組或三組,像是+- +-+ 。P-lead 2-3 group:+-,+-+N-lead 2-5 group:-+,-++,-+-+,-+-++P-lead 4-5 group:+-++,+--+,+--++,+-+-+這裡是典型p-lead 4-5group的方式,+-++也是一般典型望遠變焦鏡頭設計。而望遠鏡頭視角小其中較重要是色像差修正,而利用低色散低折射率的凸鏡片與高折射率的凹鏡片組合是常見消色散結構設計,所以大部分望遠鏡頭通常會前面會有數塊大尺寸的ED UD 螢石等低色散率凸鏡片。這些也是望遠鏡頭高價來源。像是這裡簡單來說,這顆70-200 F4就是最困難並不是光學問題,而是價位與體積重量。
官方認為目前24-70可以滿足 D800/E 的需求,即便如此,實際上來看這一管比較需要改善的是邊緣畫質與中央畫質的差異(D800放大來看很明顯),我覺得應該會跟CANON一樣無VR。當然重量跟體積能改更小一點是更好拉,不過好像不太可能差太多,在此前提下有沒有改版我覺得無所謂。fscar wrote:nikon會出二代嗎
現在各家FF錄影也都作起來了標準焦段有vr和IS又更顯實用看最近騰龍的VC 拍起片來超威的...不仔細看還以為上了穩定器N牌不必作二代...一代加個vr就超優的了...c牌就期待帶二來個IS版本了...
不好意思...我非專業..想問一個可能是白痴的問題...NIKKOR有出一隻18-300的旅遊鏡..我用d90時很好用..出去玩時包山包海..看大家都在討論小黑五 小黑六...或是24-70..那他未啥不出一隻24-300的鏡頭來for全幅機當旅遊鏡..這樣對於只是日常拍拍的人不是很方便嗎..??不然出去對於非專業的人一次要帶那摸多隻不是很麻煩嗎?這問題會很智障嗎?
enjoy9966 wrote:不好意思...我非專業..想問一個可能是白痴的問題...NIKKOR有出一隻18-300的旅遊鏡..我用d90時很好用..出去玩時包山包海..看大家都在討論小黑五 小黑六...或是24-70..那他未啥不出一隻24-300的鏡頭來for全幅機當旅遊鏡..這樣對於只是日常拍拍的人不是很方便嗎..??不然出去對於非專業的人一次要帶那摸多隻不是很麻煩嗎?這問題會很智障嗎? 有一顆28-300mm的旅遊鏡啊不過如果要輕便,我會帶小相機拿DSLR就是要拍出特別的照片...完全不會考慮旅遊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