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02 wrote:泥坑的測光連動這點我...(恕刪) 燈是沒法改變照射路徑沒錯,但可以改強弱嘛(這個卻可以由TTL計算得出主体距離遠近)。。所以,只要是你跟H大那樣做就行了,只要是CLS系統,你說的這個不是難題,他會一起改變閃燈輸出的。。其實你用原廠軟件查一下閃燈輸出數據,就會明白在CLS系統之下,泥坑機身是可以『自動』因應計算結果而操控閃燈輸出值的。
roachc wrote:為何平時不自己作測試...(恕刪) r大,其實我一直在測試也不知是不是我的閃燈比較差(我是sb600)只要我把人物放在旁邊,就一定是過曝的~~我才一直去研究閃燈的知識直到我開始去鎖定fv再移動重新構圖之後曝光才準
stephen02 wrote:只要我把人物放在旁邊,就一定是過曝的~~...(恕刪) 我很少用 FV。D300 + SB-800,A 光圈先決,我用相機點測光模式,對焦點選最左、中央、最右,對焦點的補光都很準,非對焦點當然就不去管他囉!
stephen02 wrote:r大,其實我一直在測...(恕刪) 關鍵在點測光和3D測光的分別。。點測光原來主体都夠光了,那『閃燈該補那里的光』?點測光當然可以用,不過可能需要做『曝光補償』了。。還有就是,我第一個回覆——機身控制背景,閃燈控制補光。明了這個道理,其他都只是手到拿來的事情。。
irontheone wrote:(這個卻可以由TTL計算得出主体距離遠近)...(恕刪) 應該說:N 家機身能夠把鏡頭的對焦距離拿來計算閃燈強度。CPU鏡頭:具有鏡頭焦長回傳的功能,可以提供機身做計算曝光或閃燈時的參考
irontheone wrote:關鍵在點測光和3D測...(恕刪) 對於以上的回答,我心存感謝但可能因為誤會了我的意思,所以回答的東西我還是有疑惑閃燈的原理我大致都懂相機的操作我也都沒有問題我有問題的部份是就我所學的是閃燈的TTL和TTL+BL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除非我看的都錯的一、閃燈的TTL是以中央為主的測光模式,並不是以對焦點測得的距離來計算二、點測光時並不會啟動BL三、啟動BL之後,對焦的距離會影響閃燈的平衡,但影響計算的層面有多少,權重分佈是??如果還是不多那萬一人物很近,而中央的部份後面的景物是無限遠時,閃燈用全力補光的話,還是會過曝所以這方面的資訊為何??
http://mong0520.blogspot.tw/2012/03/nikon-cls-practical-guide.html這邊有小弟之前翻釋國外的一系列閃燈教學文,原作者是Russel MacDonald。應該可以幫助解決您一些問題。而且根據我自己實驗的結果和該作者的解釋Nikon 的對焦點和測光連動,並「不」包含閃燈喔。引用一下該作者的說法「最近看到不少來自有經驗的攝影師們的討論,他們認為「改變相機對焦點(區),會影響閃燈測光的依據,進而影響閃燈出力」。這是錯的!跟據我對Nikon閃燈系統的設計和其與相機整合的瞭解,這是錯的。閃燈測光系統始終是「全畫面中央加權測光」。」詳細測試你可以看一下第16個主題。p.s 閃燈是用sb-800測試,sb910就不知道了
mong0520 wrote:http://mon...(恕刪) M大,我的主要知識就是來自這一個所以我始終認定閃燈的測光系統和相機是分開的但由於BL有平衡的作用我才想知道他的計算基礎為何,影響有多大什麼樣的情形會造成誤差就我所使用的情形之下就算開啟了BL,只要是沒有使用FV,且人物不在中央之時人總是過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