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鏡頭的光學現象開始,討論FX與DX的差異(新增鏡頭透視實驗)

"因此視角的起算點也不同,在相機感光元件成像的"透視效果"也不一樣。我們拿20mm的定焦鏡與在20mm的焦段的16-35mm,裝在同一位置同一部相機上,對著近距離的同一個物體對焦拍照,呈現的透視影像一定不一樣"

這點希望樓主再多給一點資訊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小弟所知, 透視效果跟鏡頭主要是相機與主體的距離而定的, 故此20mm的定焦及16-35mm裏的20mm透視效果理論上是一樣, 當然如果你說的"不一樣"是小到0.01%的話也不能否定, 否則理論上應該是一樣的

以小弟所知, 透視效果是連焦距也不應該計算在內的, 即是在相同的相機 <--> 主體距離下, 即使轉換鏡頭, 也沒有透視效果上的改變

那麼為什麼廣角鏡的透視效果那麼強, 而長焦鏡的透視效果那麼弱?? 那是因為攝影者要做到"相同大小的主體", 導致在廣角鏡下, 相機 <--> 主體的距離很短, 而長焦鏡的距離相對長很多而已

透視效果的Nikon解釋:
http://nikonasia-tc.custhelp.com/app/answers/detail/a_id/6695/~/%E9%80%8F%E8%A6%96%E6%95%88%E6%9E%9C

透視效果

透視效果 這一術語是指由於物體與觀察者的距離增加而導致物體顯得更小的一種視覺效果。拍攝過程中,您可透過更改鏡頭焦距進行透視控制。鏡頭一般有寬鏡頭(廣角鏡頭)和長鏡頭(遠攝鏡頭)兩種。廣角鏡頭視野角度廣闊,可增大距離相機遠近不同的物體在外觀大小上的差異。換句話說,即近處的物體顯得更大,遠處的物體顯得更小。而遠攝鏡頭視野角度狹小,可減小距離相機遠近不同的物體在外觀大小上的差異。這一效果可用於透過更改鏡頭焦距增加或減少透視效果。

設想一下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對外觀大小相同的主體進行拍攝。不論焦距如何,您僅可透過移動相機進行拍攝,使主體以相同大小顯示在畫面中:使用廣角鏡頭時需貼近主體,而使用遠攝鏡頭時則需遠離主體。且儘管畫面中主體以同樣的大小顯示,但與背景的外觀距離將會改變。使用廣角鏡頭時,您將看到較多的背景且背景物體顯得較遠。另一方面,使用遠攝鏡頭時,您將看到較少的背景且背景物體顯得較近。

希望樓主能好好的分享一下~

田村任三郎 wrote:
想請教上述這段話:透...(恕刪)


是的,透視關係改變後,空間中的物體投射到相片上的位置就會改變,影像也就不會相同。

許多鏡頭測試或評比的文章,拍出來的照片放大後都會發現影像會有些微的差異,大家都會直覺地認為是換鏡頭時相機的位置可能有少許移動,其實很多時候是不同鏡頭的光學中心差異,造成透視關係改變的緣故。特別是室內近距離拍的測試圖,如果是定焦鏡和變焦鏡的比較,差異可能更明顯。

joyee07 wrote:
辛苦了除非以後有"便...(恕刪)


其實光是小黑六70-200 f/2.8用在DX上,FX就沒有可以相比的大光圈鏡頭了,看看300 f/2.8要多少錢!

而70-300mm用在DX上多麼經濟實惠啊!FX要用貴得多多的80-400mm,焦段還輸一截。

而既然買了80-400mm,裝在DX上吧!等效600mm還可以對焦,FX要拿400mm f/4再加增距鏡了,價格差異就不說了,對焦和畫質又打折扣。

DX還有個優勢,裁切後周邊軟掉色散的畫質都除去了,不用頂級鏡也有可接受的畫質。

所以有打鳥需求的,DX還是非常有優勢的啊!

cyskyhi01 wrote:
"因此視角的起算點也...(恕刪)


"透視效果是連焦距也不應該計算在內的"

一點都沒錯!這就是我說:除了景深,FX裁切後跟DX沒有區別的理由!


透視效果跟鏡頭主要是相機與主體的距離而定的, 故此20mm的定焦及16-35mm裏的20mm透視效果理論上是一樣, 當然如果你說的"不一樣"是小到0.01%的話也不能否定, 否則理論上應該是一樣的。

您可能還沒理解我前面一大篇文字的意思。我這篇文主要的意思就是,理論上應該是一樣的透視效果,因為鏡頭光學結構的關係,每隻鏡頭造成透視中心點(觀察點)會延著光軸有不同的前後偏移,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前後移,造成實際上透視關係的改變,拍出來的照片就會不同。

我會舉20mm跟16-35mm來比,是因為兩支鏡頭的鏡身長度相差非常多,光學中心的位置差別相對較大,我猜可能會接近五公分,而且廣角鏡景深較深,對焦距離又近,很容易比較出差異。不過我沒有16-35mm,也許稍晚可以拿18-200mm跟20mm來做實驗,看看到底差多少。

2sc wrote:
"透視效果是連焦距也...(恕刪)


謝謝你的補充, 很抱歉, 沒有很仔細看到16-35mm跟20mm說的是鏡身長短的設計差別.

不過小弟倒沒有鑽研到這麼深, 所以也不能再討論了, 哈哈, 謝謝~
受教了 真的是好文一篇

我想請教各位大師一個問題

就是光學現像上雖然沒有差異,那為什麼大家仍然認為FX在成像上比較好呢?

我個人在猜是不是因為在數位時代,影像晶片的能力造成了畫質的差異?




我用18-200mm f/3.5-5.6的20mm與來做實驗,先以遠處景物比對20mm f/2.8的視角,將18-200mm調到約略20mm的位置,但因為廣角鏡變形的影響,這樣還是不會很準,但是沒關係,因為鏡頭
焦距不會影響透視的關係。

趁同事不在,請出他的KITTY幫忙,佈置好一個近距離的場景,如下圖。




先用18-200mm的20mm拍一張照片,然後相機位置固定不動,換上20mm f/2.8再拍一張照片。結果不用放大都可以看得出來差別有多麼大!

18-200mm f/3.5-5.6


20mm f/2.8


20mm f/2.8拍出來的KITTY比較小,像是退比較遠拍的。那是因為18-200mm f/3.5-5.6的鏡身比20mm f/2.8長得多,同一個機身位置時,18-200mm的光學中心會更向前。所以我們要拍出同樣透視關係的照片,相機就要往前移。

前移後20mm f/2.8的照片



因為我是用機身螢幕比對來找出相同透視的點,所以沒辦法非常精確,但與之前的照片相比,已經非常接近了。由於兩支鏡頭焦距還是略有誤差,下面是縮放到同樣大小與範圍的比較圖。



黑色膠帶前緣是相機原來的位置,20mm f/2.8往前移動了四公分,才得到和18-200mm相同的觀察點!


nicalbaby wrote:
受教了 真的是好文...(恕刪)


我不是大師,但還是說說我的看法。

DX和FX並不是沒有影像上的差異,兩者的散景不同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差異,許多人甘願背著又大又重的DSLR就是為了淺景深,而相同視角下FX的景深更淺!

除此之外,FX的片幅大感光元件面積也大,以同一世代的光電技術來說,FX的雜訊一定可以做得比DX低,畫質也就比較好。

2sc wrote:
我不是大師,但還是說...(恕刪)


總之,這樣看來,FX的優勢差異就是「散景、低雜訊」兩項而已,沒有太多magic囉。



100D-OK wrote:


總之,這樣看來,FX的優勢差異就是


還有就是產品定位的因素往往Fx的機身性能跟操控性會比較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