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10才用兩天就觀景窗入塵

我懷疑是不是通病?我的800e也是和板主說的“觀景窗”入塵...至少我用4年多的D300s還沒遇過這樣問題,所以是通病嗎?
請問樓主你之前有更換接目鏡或是加裝橡膠眼罩嗎?! 810的觀景窗左邊有防塵/防漏光閘門開關可以啟閉閘門,一方面防止拆裝接目鏡時灰塵進入,另一方面拍夜景長曝時可以關閉觀景窗避免光線進入機身,很好用的!

http://i0.sinaimg.cn/IT/cr/2014/0801/1407221333.jpg
rickysheu9292 wrote:
為啥大家要誤會我....
我說的是“觀景窗”入塵....
不是從轉接環機身鏡頭間入塵.....(恕刪)


觀景窗入塵的塵點是在哪裡呢

反光鏡、對焦屏、五菱鏡......你能確定是那一個嗎.....這些都是你在觀景窗最常看到的塵點來源

你用吹球是從那裡吹呢.....直接吹關景窗嗎,這樣就會入塵那機身真的有問題了
nikon現在怎麼感覺毛病特別多啊?尤其是ff機身(然後又一直出),反倒是apsc d7100感覺也可以更新一下
觀景窗可以清潔~
我的是D800e也是圓形觀景窗
你將塑膠還拆下 可將觀景窗的外環拆下(我忘了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就可以清潔了
但還是要小心 上次沒將塵點吹乾淨 有留下小刮痕

你可以試試~~
rickysheu9292 wrote:
大概是用吹球清灰塵時進去的吧
但這台不是號稱防塵防滴嗎....
以後都不敢用吹球了
下次變鏡頭入塵怎麼辦 = =


才買兩天有那麼多灰塵嗎

吹球不用時要用袋子包好,塑膠夾鍊袋是個不錯選擇,不然裡面吸滿灰塵了,一吹正好全跑進去,比不吹還糟

另外,那裡有塵吹那裡,記得方向是顛倒的,你看到左上角有塵就吹實体的右下,吹一下看一次,掉了就不要再吹,吹越多次入塵机率越高.

鏡頭一定會入塵的,不用太在意.

接目鏡建議沒事不要亂動,新機身都鎖得鬆緊度剛好(偏緊),不熟的人要拆還不太容易(要先把簾幕扳下來,卡榫才會鬆開),一般沒開過不太會從那邊進去.打開之後的間隙,吹再輕都會耽心它往裡面跑,因為四邊都有縫.
大大,我跟版主也有一樣的問題,最外層那個殼我都沒拆過,但是仍有灰塵跑進去,所以我也拆開最外面的殼吹灰塵,但是同時也發現周邊都是IC版,感覺已經進入到機身內部了,現在只是在目鏡上發現灰塵,不知道有多少灰塵跑到機身內部去了,對這個目鏡的殼的設計感到是瑕疵!!四周沒有防灰塵的壓條之類的
觀景窗入塵+1
雖然不影響拍照,但一直很想去清理
coke1277 wrote:
大大,我跟版主也有一樣的問題,最外層那個殼我都沒拆過,但是仍有灰塵跑進去,所以我也拆開最外面的殼吹灰塵,但是同時也發現周邊都是IC版,感覺已經進入到機身內部了,現在只是在目鏡上發現灰塵,不知道有多少灰塵跑到機身內部去了,對這個目鏡的殼的設計感到是瑕疵!!四周沒有防灰塵的壓條之類的


一年多前的回文忽然收到私訊,有點意外

我有點糊塗了,您說的"殼",是指打圈那個部分(1)嗎?(打開周邊都是IC板)

手邊有一台用了3年多的D800、和一台一年多的810,為了印證特地想拆開來看看,結果使盡吃奶力氣也轉不動,新機時沒拆過現在大概被微塵垢給"封印"了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會忍不住按下[回文]要罵我說:(2)那個撥桿要關,你才打得開!個人從Nikon有這個簾幕設計的第一代F3開始接觸,每一代都沒缺席它最早跟"轉不轉得開"一點關係也沒有,F3(橘紅色)F4(之後改灰色)/F5/D1時代純粹是遮光、完全沒有保護作用,而且位置是在內鏡片之內(拆掉圓形也摸不到的),這個時期的觀景窗保護鏡,沒事轉下來玩玩、加個眼罩什麼的都沒關係,不小心也可能就掉了;從D2開始簾幕加厚並被移到最外層、取消了表層玻璃,變成機身靠這片簾幕來遮斷開口,拆保護鏡就變得需要格外慎重.從D2開始圓形接目鏡背面才加上牙口,用簾幕撥桿帶動的一個卡榫來釋放,不關簾幕保護鏡轉不下來.

不太了解這個部份為什麼一般user會想去拆它,因為新品大都上得很緊,經過多年改良,Nikon已經把膠框做得很薄、而且還是複合式的(表面橡膠、下面有一圈薄金屬環)讓它很不容易被外力摩擦掀起來,即使刻意要拿都很不容易.它密合度其實是很高的.

您是看到塵點在圓框玻璃之下、內層鏡片之上,才想拆嗎?還是透過觀景窗看到塵點,想要打開清清看呢?如果是後者,多半是從鏡頭接環開口跑進去的,有很大機率只是在對焦屏上,運氣不好也會鑽進五稜鏡部分,成為真正的[觀景窗入塵].

要分辨塵點在那其實不難,輪廓越模糊的在越外層,有很大機會吹得掉;很清晰的一顆大概就得認命,進到稜鏡部分了!至於拆覘孔清得到的,一定是斜看可以分辨是在內層鏡片表面的塵點,否則不要去動那個鎖得好好的目鏡.
1和2之間的上面,意即護目鏡上方~朝天頂方向有個小螺絲,那個轉開就容易把整個護目鏡拆下來了。
我拆下來時,也沒有注意很多那個撥桿要怎樣撥,才能拆。
再來,我也很不想拆下來,但是的確入塵在裡面,非常確定,因為拆下來拿吹球吹一吹就乾淨了,實際上我是沒有看到任何的膠條,話說那顆螺絲也很好轉鬆拆下來

這一切都是灰塵跑進去,加上個人龜毛厭塵所做的動作,發現的情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