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flyfox wrote:
當然是要看指針(尖)...(恕刪)


請不要再宣傳錯誤的觀念了,
防潮箱的除的是「濕氣」,也就是「空氣中的水」,而不是「空氣中的油分子」。

以防潮箱的狀況來說,
各物質的飽和蒸汽壓是獨立的,
並不會互相影響。

所以防潮箱開多強都不會影響相機裡面潤滑油的揮發速度。

至於我的文章裡也很清楚的寫到,濕度控制不用開到最強的原因是「因為常開啟(門)、濕度很難一直維持在低點所以沒必要」,而非省電,省電是副作用。



對保存相機的防潮箱來說,濕度設定在 40-50% 「就夠了」,
因為這樣就可以保護鏡頭免於霉菌的侵害。
要設定到更低?「也可以」,只是「沒必要」,
因為防潮箱開開關關就會讓你的濕度無法降到 30% 以下了。

設定到更低並不會有什麼額外的危害。
防潮箱的主要功用當然是針對空氣中的水氣去排除,
但是對於其他揮發性的物質會不會有影響,
既然您有專業知識,
您應該也清楚......

油脂類在防潮箱中會不會揮發,
答案是會,
而防潮家防潮箱是採取晶片物理式除濕方式,
主要針對水氣進行凝結與排濕作用,
對油脂揮發到空氣中的油氣也有排除作用,
因此當防潮箱設定低濕度時,
對水氣及油氣排除效果都相對會較強,
所以對潤滑油有沒有影響!?
答案很明顯,
只是影響的效果可能遠比水氣來的不明顯,
潤滑油類自然揮發性可能極低,
可能要經過很長久時間才會有較明顯的變化,
但是要說完全不影響,
未免太過偏頗失誤.

對於導致相機發霉的真菌來說,
基本上在相對溼度50以下,
其孢子幾乎不會發芽, 菌絲也會停止或呈現非常緩慢生長,
整體幾乎呈現休眠狀態而並非完全死亡,
所以理論上可以大略地說相對濕度愈低防霉的效果越好,
但是為什麼放相機的防潮箱要控制在相對溼度40-50......!?
設定更低也可以, 只是沒必要!?
設定更低並沒有什麼額外的危害!?
非也!!!一整個錯誤!!!
而是要是防潮箱中所保存的物品種類而定,
請你去看看防潮家網站,
裡面就寫的很清楚,
其中有提到http://www.satv.com.tw/14.asp.htm:
濕度太低將成為龜裂損壞殺手,物理吸附式除濕(形狀記億合金)

如升級加大除濕器,或加裝加速器Turbo,一般都只應用在須20%RH以下低濕

物件保存,因其濕度在60~20%無法被有效控制,濕度常會低於設定值甚多,

造成保存物件龜裂、變質、損壞…..。


以及http://www.satv.com.tw/com03.asp.htm,
裡面針對你要放入防潮箱保存的物品種類及適用濕度範圍建議的頗為清楚,
濕度的設定絕對不是只因為開開關關難以維持某一溼度設定這麼簡單,
而是要看你要存放什麼物品種類而去作最佳設定.



哈...感恩....剛好小弟我也有一點疑問!!
最近我的收藏家防潮箱似乎罷工了!調到H最高的刻度,溼度也只停在50左右!
不知道有沒有大大送修過,式只要把後面的除濕器拆起來送修還是要整台搬去阿
希望有遇過這種情況的大大好心分享一下吧!!
讀完這篇..
學習良多..
謝謝前輩們指點防潮箱的觀念..
大奶萬歲
謝謝各位的回覆啊~~~學到了不少

可是比較嚴重的問題是,我買的防潮箱(收藏家RT-48)是沒有調整濕度的功能的耶~~那怎麼辦?
photoflyfox wrote:
防潮箱的主要功用當然...(恕刪)


您的論點好像前後有一點不一致,而且引的「資料」對證明您「濕度太低會危害鏡頭」的論點一點用都沒有。
您到底是認為「濕度低會對鏡頭造成不良影響」
還是「防潮箱強度對鏡頭油的揮發影響很小可忽略」呢?



對於您提出的資料及論點,我的看法是這樣。

1. 不同物品是否有建議保存濕度?

是的,是有,而一般相機器材建議保存濕度為 40-50%
為什麼是這個濕度?因為濕度在這個水準就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生長。
更低「僅僅是因為沒必要」。

2. 為什麼更低僅僅是因為沒必要?

很簡單,看乾旱如北美洲,相對濕度常常低於 40% 的地方,
相機器材並沒有顯著的衰退問題,
更別提有人建議把器材放在「保濕器」以為持較一般空氣為高的相對濕度了。

為什麼?

因為我前面一篇回應講的,
飽和蒸汽壓的問題。

一般來說空氣中油脂的蒸汽壓是固定的,
並不會受到水氣的影響,
所以油脂揮發的速度是固定的。

而以相機所使用的潤滑油而言,
由於其分子量相當大,所以揮發速度極緩慢,
緩慢到我們幾乎無法準確的測量它揮發的速率。

所以不管濕度是多少,潤滑油揮發的速度是類似的,
而且基本上一方面速度極慢難以查知,另一方面也無法避免。

3. 那為什麼防潮家網站寫說濕度太低會有損害?

事實上是可能會有,但是這要看你保存的東西是什麼。

您舉出的防潮家網站「完全沒有提到到底是什麼東西」會受到損害,
舉出這個網站完全無法證明您「濕度過低對攝影器材有害」的論點。

事實上我們很清楚知道生活中有個東西很怕濕度過低,
一旦濕度過低就一定會「龜裂、變質、損壞」,這個東西是木材。
木製品如果放在防潮箱裡是會變形的。

4. 但是防潮家的防潮箱是「物理除濕」,這不會一起除到油脂嗎?

會,但是那個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

我們先來看一下防潮箱的原理。

防潮箱所用的物理除濕原理基本上跟一般家用壓縮除濕機一樣,
使一個金屬鰭片降溫,因為飽和蒸汽壓會隨著溫度降低而降低,
所以當空氣中的水分子碰到低溫鰭片時就會冷凝。
防潮箱基本上就是把這個冷凝的液態水運到箱子外面去,讓它在升溫之後散逸。

所以我們這邊可以看到,要讓箱子裡面的某樣物質不斷減少,
有兩個要點:

a) 冷凝成液態
b) 液態移動到箱外,升溫、散逸

所以油脂會不會冷凝成液態?

會,但是那個量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少,
基本上潤滑用油脂的飽和蒸汽壓在 20C 時差不多在 10^-5 mmHg 這個數量級,
(同溫度水的蒸汽壓則在 10^0 mmHg 這個數量級)
首先,在這個數量級揮發速度本來就很慢,
所以空氣中基本上沒有多少油脂蒸汽;
二來雖然飽和蒸汽壓會隨著溫度降低而降低,
但是那是一個非線性關係,在防潮箱能提供的溫差變化中,
飽和蒸汽壓的變化更是微乎其微。
所以基本上那冷凝量就是可以忽略的。

再來,冷凝之後的潤滑油必須移動到箱外,藉由箱外較高的氣溫使之揮發、吹散。

首先,這個黏附到鰭片上的潤滑油的量已經非常少了,
而在一般室溫中揮發又是只有在其中一小部分分子上才會發生,
所以就算是讓潤滑油在原位藉由升溫揮發,這效率也是非常低的。

更不要說這個流動性極差的油必須想辦法移動到箱外再揮發了。

所以防潮箱對鏡頭油的「除油汽」幾乎是無效的。

5. 所以?

所以結論是,防潮箱一來無法「除油汽」,
二來油水不互溶,水的蒸汽壓不會影響油的蒸汽壓,
所以防潮箱除濕強度不會影響到鏡頭油的部分。

「濕度太低則會讓像機會鏡頭中部份機件潤滑油乾燥凝固而失去作用」這種說法是單純的訛誤。



基本上擔心防潮箱濕度設定過低危害到鏡頭油這回事,是杞人憂天的行為。
在台灣的這種環境,攝影器材只怕除濕不夠強,不怕除濕太有力。



reference:
http://www.arb.ca.gov/db/solvents/solvent_pages/Hydrocarbon-HTML/Mineral_Oil.htm
http://www.finalube.com/reference_material/Vapor_Pressure_Of_Mineral_Oil.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humidifi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Vapor_pressu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Vapor_pressure_of_water









idwmat:

你可以打製造商的電話問問看處理方式,因為也有可能是濕度計有問題。貿然把機心拆下來可能會有保固的問題。

kylu0420:

只要濕度計顯示濕度在 50% 以下就好,如果箱子上沒有濕度計的話可以自己買一個放進去...
說明的真是清楚
又上了寶貴的一課


正好15字
個人認為,如果不瞭解溫度與相對濕度的原理,可能對防潮箱原理會有一些些小誤解,防潮箱的表頭都是相對濕度表,因此室溫10度C的相對濕度40%與室溫30度C的相對濕度40%,在防潮箱內的水分子總量是不一樣的。溫度越高越好除濕,因為水分子比較多,也就是說,一滴水在不同溫度下,揮發的速度不一樣,除濕器也僅是除水蒸氣,降低該環境的相對濕度而已!

不想買電子除濕機的人其實也可考慮買除濕棒,他的原理更簡單,就是加溫讓該環境的氣溫上升,但因為該環境空間的水分子總量一定(密閉空間的話),加溫後反而讓相對濕度降低,進而達到除濕、防霉的效果(事實上水並沒有排出,只是利用溫度上升,相對濕度下降的物理原理而已,對衣物棉被書籍應該有效,但電子產品我就不清楚了,因為他的功能就是讓除濕棒最多加熱到40度C,雖有保護電路,但我想連廠商也無法保證,溫度保護電路一定是OK的)。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首先要感謝origin兄詳細的學理解說, 在仔細看了您的論點後, 發現幾項有趣的結論, 希望可以與您分享:

1. 我的論點很簡單:
(1)針對防潮家產品所建議, 按照您所存放的物品來做溼度設定的選擇, 這在其說明書及網站中有很清楚的界定, 過低的溼度設定可以嗎!?我也引用了網站中所言, 對保存的物品可能會造成危害, 而對什麼物品會造成危害!?網站中沒有一一列舉, 我也沒有一一做過實驗, 所以沒有辦法跟您詳細列舉, 但是像機鏡頭的零件種類眾多, 不單只是玻璃鏡片與潤滑油, 過低溼度有無危害!?是有的, 所以該網站才會有上述那些建議給消費者, 而不單只是沒必要這麼簡單的三個字.

(2)低溼度對潤滑油有無影響!?有, 當然有, 只是影響量小, 這點您在您的觀點中也有提到, 但是我不知您是否有考慮過, 一顆鏡頭如果存放10年, 20年, 這樣長的時間下來, 損耗的那些油量, 是否會影響鏡頭的操作!?這個問題我想許多手動底片單眼的玩家都遇過或聽過, 只是現在越來越少人能夠把玩一顆鏡頭或像機這麼長久的時間, 所以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認知中, 這樣的案例已經成了您所謂杞人憂天的訛傳, 讓我覺得有點不置可否.

以上, 我不知道哪裡有什麼不一致之處, 過低的溼度設定不建議, 就是如此而已, 而且購買像機鏡頭時所附的說明書或保證書也都有記載, 請購買者在開始使用後, 定期將像機鏡頭送回原廠保養, 我曾將F100及AIS 50/1.4送回保養過, 送回的收據上就清楚記載鏡頭有重新上潤滑油保養, 而這顆鏡頭大多數時間在我的防潮箱中, 到我賣出前已經有八年多時間, 所以我相信長期在防潮箱中存放鏡頭, 對內部潤滑油是有所影響的, 當然如果您懷疑那是我惡搞鏡頭所致, 我也真無話可說, 畢竟我也沒有真正去做過科學性試驗.

2. 再度重複, 購買該電子產品後, 我想應該依照說明書或是原廠, 代理商所建議來使用該產品, 如果有不了解或是不確定的地方, 應該仔細閱讀說明書或是與原廠或代理商聯絡, 以確保購買者有最大保障, 網路上的知識僅供參考, 畢竟如果有個萬一, 原廠或代理商負有賠償責任, 網路上的知識!?抱歉僅供參考.

3. 我個人說話的習慣是不把話說死, 所以我對於絕對, 完全, 一定等等字眼很敏感, 我想您也是做科學研究的人, 只是與我不同的是, 我做的是生物化學的研究, 生物界裡沒有什麼絕對的事, 所以看到您先前所言之處有許多過於肯定的字眼提出質疑. 事實上您後來所提出的解說中也數度坦言是有影響, 只是量微而可忽略, 但是長期下來的微量, 是否可產生足以讓您正視的影響!?






idwmat兄, 小弟朋友有換過除濕心臟, 但建議您別貿然拆解, 應聯絡代理商以得到正確的送修管道

kylu0420兄, 您的防潮箱應為簡易型, 也就是一般用來保存攝影器材用的簡易防潮箱, 原本設定在除濕功能正常下就是維持在溼度40-50, 但是如果時間長久下來使您有所疑慮, 可照origin兄所言另外放溼度計進去, 另也有人放小型除濕棒或防潮盒進去併用, 以確保除濕效果, 供您參考.
idwmat wrote:
哈...感恩.......(恕刪)


先別急,我有碰過這種情形
後來先去弄一個普通的溼度計去量
才知道,原來是收藏家的濕度表壞了。

所以建議先去弄一個溼度錶
把它放在防潮箱裡面測試。

如果測試之後,除濕器真有問題的話
才把除濕器拆下送回收藏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