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丁瀘沽湖穿越(只有照片......)

其實景區的變化不也是人文發展的一部分,雖然瀘沽湖逐漸的商業化,但不也是為旅人帶來更多的便利性,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本想今年夏天造訪麗江與瀘沽湖,但目前麗江到瀘沽湖的道路在拓寬中,路程從9小時縮短為4小時,屆時會讓我們更容易造訪,
只要旅人能保有一顆尊重當地文化的心,就更能捕獲當地人文風情美好的一面囉!
瀘沽湖目前一周也只有三四個班次往來昆明.
去年底走了一趟也搭上了,從瀘沽湖飛回昆明.




機場離瀘沽湖距離不短,包車過去開了50分,完全就是在一座山頂上.
機場規模跟運量影響應該是不大.
經濟發展跟環境文化保護一直都是兩難的問題.

但是這趟去,路沒修好的狀況下,座商務車從麗江進去,
走鳴音-阿海電站這條路線,大概5個多小時抵達瀘沽湖.
有幾段路況爛到一個爆炸,有一定程度的風險.
開車的師傅又非常的[勇敢],整車遊客吐得亂七八糟,
交通狀況非常不理想.

但是這種狀況下瀘沽湖畔的旅店,食店,包車等,
早就都不是摩梭族人經營.
去女兒國家訪真正摩梭族人的住家,也早就充滿濃濃的商業味.
我們的包車師傅很真誠的跟我們聊了這些,帶我們去看了這些.


所以一條安全便捷的道路對當地生活的人來說是真的必需的,
衝擊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想要看相對單純的瀘沽湖,盡早去吧...





ilikebulldog wrote:
瀘沽湖附近已經有機場...(恕刪)


現代人的文明,到底適不適合套用到所有種族身上
這真的值得討論

耶~你怎麼知道大小楊?
這次本來要找他們當嚮導
但是當年他們留的兩支電話號碼都換人用了
所以聯絡不上......
個人網站 http://www.starry-night.tw

chen5401 wrote:
其實景區的變化不也是...(恕刪)


是的,
但如果可以只加強醫療環境 交通運輸 及 "部分"知識
讓原住民保有他們的習俗會不會更好?

不然全世界每個遇到所謂"文明"的種族
最後都變成了金錢奴隸
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ks_stone wrote:
瀘沽湖目前一周也只有...(恕刪)


哈哈~在爛山路坐車真的非常可怕
2010那次 我在木里線的山裡
先攔砂石車
隔天搭當地高底盤的公車
在完全碎石路及沒有護欄的山裡
坐了三天的車
已經身體不舒服了 再加上暈車
真的都快瘋了
個人網站 http://www.starry-night.tw
進來看照片,瞄到帳號感覺眼熟,原來是以前看過五百塊的西中國遊記,是他曾經途中的旅伴吧。看過資料,雲南解放後派出訪察團,就走了十天才到湖畔,最早公路大約是197X年才修築,應該是那條九彎十八拐(標準下車尿尿拍照景點),目的也為了伐木。文革跳過不談,現代文明進入改變主要是1990年改革開放後的旅遊業,$$$大神的光芒照耀之下,不只是摩梭,週邊彝、普米等等原住民自身傳統文化也都在加快消逝。這沒辦法,也是不可逆的方向,別忘了,漢人自己不就洋化「很久」了。

Vincent文生 wrote:
是的,但如果可以只...(恕刪)

我也是2010年冬天去的,那時就聽說要蓋機場,果然已經完成了



ilikebulldog wrote:
進來看照片,瞄到帳號...(恕刪)


原來是看過500遊記,難怪會知道



stevench5362 wrote:
我也是2010年冬天...(恕刪)


如果可以再早十年去,應該會很不一樣吧
個人網站 http://www.starry-night.tw
去年跟團去那裡的,也是以前看過相關的書還有版上的一些遊記照片後選定去看看。麗江、瀘沽湖、香格里拉,大約這三個點。西藏印象很差,遇上死小孩,討厭逛廟捐香油錢;麗江雖然是早年地震後統一重建,不過氣氛還不錯。只是總的說消費太高,同樣費用跟團乾脆去日本。當然自助背包客的體驗又是不同。

關於瀘沽湖有找些書籍跟紀錄片,美景照有一大堆了,不敢獻醜(只會用手機......)倒是有些較早時候的片子可以對照看看。

永寧的那個菜市場。


以前民宿拉客方式,2000年以前的落水村


2000年落水村,以前還要跟客人摔跤,這應該保留的(無誤)


2006年落水村,這跟前兩個視頻視是同一位姑娘,歲月啊。


2006甲蹉舞。只是放電子音樂的轉圈土風舞跟現在一樣


1995拍的,男的上衣多是黑青,女的衣服無亮片,頭飾掛一條髦牛尾巴,太重了,現在都綁假髮絲。


1998年


摩梭家庭文化
個人網站 http://www.starry-night.tw
去那湖畔旅遊,人皆說摩梭男人最幸福,天塌下來有女人頂著,悠閒過日子就是。可這不符合常識,那裡各族雜處,又是漢、藏(北方蒙古都曾經摻過一腳)等大國勢力拉鋸的交會處,能傳下來的族群,其男性都必定有擔負起抵禦外侮的責任。那裡的民俗館、博物館就有許多冷熱兵器盔甲展示,而傳統摩梭女人只管生(命),連殺雞殺豬都不行,得讓男性處理,很顯然這等悠哉不會是亙久以來的常態。看過這些歷史,摩梭男人長久以來不是外出經商走上茶馬古道,就是為國王(土司)服兵役擔勞務,在紛紛亂世中求得生存,餘下有幸者能當上喇嘛,再下者也是得參與農牧。之所以會有如此調侃的說法,顯然是中共解放大一統後,摩梭男人一下子沒了以往的的工作,而家屋財產又掌握在母姐手上,讓男性也只能幫閑而已,因此看起來很閒。

西南的雲貴少數民族習俗都有母系社會的影響,像是納西族那種嚇人的殉情方式,顯然是對父系剝削女性自由的一種反抗,這是比較激烈的。而像是白族女子成婚後,每年可以「放假」幾天跟自己真正中意的伴侶幽會,丈夫不得干涉,而其他族也有類似的習俗,這些就是緩和妥協之下的結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