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hoxen wrote:


Q1:
右方照...(恕刪)

問個蠢問題,為何要搭配微距鏡才能使用?我看原廠官網介紹,是搭配60mm g鏡,那d鏡可用嗎?百微可用嗎?

g2208448 wrote:
我猜是否是D850本身帶有什麼功能是可以跟這些套件配合的
比如內建自動負片轉正的功能之類的??


應該是要有的,否則就沒必要在850文宣中強調了。我猜之後NX-D中也會加入這個功能,之後的機身可能都能使用
mm-lai wrote:
為何要搭配微距鏡才能使用?我看原廠官網介紹,是搭配60mm g鏡,那d鏡可用嗎?百微可用嗎?


看照片,產品不包括接寫環,所以應該是要用放大率達1:1的主鏡頭吧?但其實數位檔案可以裁切,尤其850畫素那麼高,沒達1:1應也無所謂....可能只是作業方便?使用指定鏡頭,放大失光、周邊畫質低落等補償參數都寫在程式裡了;不用它,就全部自己來?

(60D的對焦速度比60G慢很多,說不定只是實務上發現用D鏡翻拍底片過程很痛苦)

看照片,似乎有兩種不同口徑接環,可對應不同鏡頭。
jenhoxen wrote:


看照片,產品不包...(恕刪)

Jenhoxen大感謝您的講解!小弟稍微有點概念了。
是說d鏡的對焦真的是慢,尤其是跟e鏡的鏡頭相比,現在偶爾還是會接上d70來拍拍小花小草,感受一下平快跟高鐵的差別在哪裏。

mm-lai wrote:
是搭配60mm g鏡,那d鏡可用嗎?百微可用嗎?

依照官網所寫:

這個 ES-2 Set 可以使用三支微距鏡,
40/2.8G 直接裝 A
60/2.8G 先裝上轉接環 B,再裝上 A
60/2.8D 先裝上轉接環 C,再裝上 A
Luke H.C.Yang
華江橋 wrote:

依照官網所寫:

...(恕刪)

感謝感謝!這樣就更清楚了,看起來百微是不能用的。

chenjihan wrote:
.
現在才發表底片數位化應是畫素變高帶來好處,因此變成一個賣點
.(恕刪)

我覺得應該是行銷部門被CEO逼急了,硬擠出一個配套交代
如過真的有像Coolscan的profile轉換功能,應該今天大量出爐的嘗鮮影片就會拿來說嘴了。
不過我倒是也蠻希望這是真的。
或許Nikon無心插柳,發現這功能話題性十足,將來透過韌體提供給大家也不一定。
我和幾位同是底片時代的攝影朋友都試過,使用數位單眼和微距鏡頭翻拍正片,其效果大大不如底片掃描器.

底掃或滾掃是直接掃描底片藥膜面,得到底片原汁原味的效果.

翻拍底片,還有背光光源色溫,微距鏡頭解析和變形控制良窳等因素存在.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華江橋 wrote:

依照官網所寫:

...(恕刪)

這個套組看來是以135底片為主,所以每一組轉接環應該是設定成剛好在1:1模式之下可翻拍,但對於有120底片翻拍需求的人,可能幫助不大
elfwong wrote:
現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Q1:
右方照片的五個翻拍器材, 是隨D850一起上市新發售的嗎?
或是Nikon已發售的老器材? 五個翻拍器型號各多少?

Q2:
為何到D850才強調"135底片翻拍"?

翻拍底片的都知道, 到了全幅D800以後(D700追不追的上,或許見人見智), 135底片解像力就明顯追不上

但書
1.有前輩說:手工放相可到1億畫素,因沒試過,就排除討論
2.RVP 50:沒用過,不知是否追得上D800解像度

想不透為何到D850才特別強調底片翻拍? 早在D700,D800推出時就可強調了! D850有哪些D700,D800系列做不到的?


另外針對"負片"翻拍的色彩還原,幾乎是底片翻拍最難的技術,
不像用底掃機,其軟體有如帶有解碼器,能夠色彩還原,
底片翻拍用PS就沒這好康,怎麼調都失敗!0...(恕刪)
之前Nikon也有類似的產品,不過一次只能放一張底片

我也很好奇為什麼現在才做,想當初要翻拍找到的資料都是幾百年前的

之前有看過有人放RDP3 135轉數位的兩千萬畫素我覺得就是極限,但這畢竟只是畫素,就bayer排列的感光元件來說,就我感覺至少要乘以兩倍以上,那就是四千萬才能輕微達到傳說中的底片感(我覺得四倍就各方面都可以打平,除了顆粒感;立體感可能也很難,但只能等哪天八千萬出來再說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