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拍空間根本不需連拍連閃吧=_=基本上也只是網路放小圖,環境昏暗的話iso 開到1000光圈縮到6-8以di 40 拍小房間來說勉強夠用吧要注意的是閃燈跟LED 混合時產生的多色溫在白牆會不好看,盡量調到朝背面上方高跳燈,讓色溫混的較均勻如果是豪宅挑高空間的話就要多展大出力閃燈了目前問題是你的乾電池是有問題的,DI40 GN 那麼小,回電不可能那麼慢,機頂閃燈用普通鎳氫充電電池一般全出力在3-4秒,黑色版加電池包大概縮到1-2秒
dk98999 wrote:帶腳架很不方便.....(恕刪) 我目前就是使用跟你同型的三羊黑充電池,基本上SB900/SB910/MG8000/SB600/SB700/i-40全部都共用一套電池,從來沒有出現問題(基本損耗還是有的),每次充電,所有閃燈基本都能夠放閃800~1200次。
umax wrote:現況先買電池吧,ISO...(恕刪) ISO值調高些是需要的,主要還是要考慮融入現場光問題,其副作用才是閃燈回電問題。。不過要補充一點,樓主的TTL模式其實已調到-1.5EV值了,這是基本乎合『融入現場光』的操作原則的,而你說的調回去0EV,這反而會讓回電速度更慢。但是,要留意,樓主閃燈的模式是A模式(留意左邊轉盤的對應刻度),此時右邊轉盤任何調整也不會發生作用的,也就是閃燈輸出力度完全交由閃燈自己負責了,誰也不知道到底閃燈輸出是多少。。
real.black wrote:房仲拍空間根本不需...(恕刪) 有次我拍攝40人活動,室內可以放置6檯12人的桌子,在打跳燈輸出1/32的狀態下,配合感光度ISO800,一次閃光就能夠非常均稱的照明全個房間了(前面我已放上那次回動的圖片,可見閃光在整張相片看來也是非常平均的照明每個角落。)。。
你好.C家5D4+照片中電池+i40單張拍攝沒遇過需要等待的(不是連拍喔).沒算過時間.但就是對個焦.構圖.按快門.大概2秒或3秒吧!沒遇過要等回電的.(不裝在相機上)閃燈裝電池.在閃燈電源開關旁有個燈鍵.你開電源後它會變綠色.按它可以擊發閃燈.變紅色是回電.我開1/1回電約4秒.1/8幾乎能瞬間回電.你試試看是不是閃燈問題.
irontheone wrote:有次我拍攝40人活動...(恕刪) 每個室內亮度不同地方,燈光設備位置都不同,很難比較的。你貼的活動室,燈光本來配置就很平均,燈光種類跟色溫也很統一一活動題材不同特別是活動物體要安全快門夠快的話就只能拉高iso 跟出力這時候就吃不到多少現場光了特別是樓主鏡頭10-20光圈最大也只有4.5…不過樓主房仲只拍空間,基本回電差那一兩秒上根本沒差
real.black wrote:每個室內亮度不同地...(恕刪) 你說室內本來就照明平均沒錯,但加上閃燈補光就不是那回事了。。我補充幾點:1、閃燈閃光,是以上下、左右以閃燈為中心點呈扇形照射開去,此時光線會出現『距離越遠,照度遞減』的現像,換做實際情況就是,如果我直接照明主体,必然會呈現出主体亮度足夠,但背景出現『昏暗』的狀況。2、此時我就必須要考慮如何讓整張照片照度平均的問題,解決方法就是『盡量利用現場每一個反射体』,這就是為何很多攝影師都會喜歡打跳燈的原因。而我的解決辦法也是利用了天花板作為『反射体』,同時也考慮到主体跟側牆的距離,然後有時向偏左,有時會偏右打跳燈。3、雖然室內照明比較平均,但必須要留意照明体的色溫和閃燈色溫的差異。。這也是極多新手最沒留意的地方。就現代餐館/活動室的照明而言,大多是省電膽和雷射燈(LED燈),色溫通常在3200K~3700K之間,也有些採用暖色系6500K的省電膽。然而,閃燈的色溫卻在5260K~5600K之間,這無疑差距高達2000K的色溫值!這時我就得要考慮『如何調和現場色溫和閃燈色溫』的問題了!上圖我採用了『混和色溫』的概念——先從閃光和現場照明的比例入手,這得要進駐現場時必須測試的(所以為何我喜歡使用閃燈M模式+機身M模式,就是求其是最穩定的組合,使用TTL反而會經常跳來跳去的。)。然後,測試好閃燈光源和現場光源的比例,跟著就是手動調整色溫值了。這次我使用了4100K的色溫值——這是測試後確認當時最能表現到自然平均的色溫值,通常每處地方因為室內空間大小、高度不一而有差別。然後,你看我那些圖,除了光源平均穩定,還有就是色溫整体非常統一,不會出現人物和背景色溫不一致的現像。當然,『混和色溫法』除了調整閃燈輸出配合現場光之外,其實還可以加入『閃燈遮色片』去達至平均統一的色溫的,但我只會在拍攝專案時才會使用(因為通常需要多燈遠距無線引閃,只有加入遮色片才能夠更穩定地達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