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lash wrote:
3D追蹤臉部偵測代表(恕刪)


想請問大大
你是習慣先抓到臉部之後,平移構圖?還是抓到臉之後,讓人物自己在移動過程中在抓時間點拍呢?
因為我目前都是臉部抓到之後,平移構圖的方式拍,很容易在平移的過程中就跑掉了XD
而且感覺在平移時,對焦點跟隨臉的速度有點慢,這個怎麼設定會比較靈敏呢?
我很愛用105mm F1.4拍小孩,遠遠的拍,小朋友比較不會抗拒也比較自然,但是因為遠
臉的面積在整個畫面內就會相對變很小,對焦點就很容易跑,如果光圈又開大的話
放大照片看,命中率真的是不甚理想阿XD
tmc98558 wrote:
想請問大大你是習慣先(恕刪)

你問的兩者不是差不多的事嗎?
我都是先讓3D追焦有記錄到臉,再移動構圖
但我幾乎都是拍半身以及人的身體佔畫面有3/4大小的照片為主

若是你說的距離非常遠,比如人的身體只佔畫面2/5左右的大小
我建議你直接用Group對焦強制對人臉,可以提高成功率
並且,假如是在跑動的小朋友,我是覺得你要不要考慮換成小黑七拍攝
他跟105 F1.4E的對焦馬達差很多,速度很快很好用
不過我通常覺得,你先試著用GROUP強制對焦,看是否改善
我自己在用人像鏡,雖然用的少,但每次出去前必定會先調完焦確認準焦,我只要景深不要跑掉就好,畫面軟嫩的最好,皮膚剛好就滑順
我平常拍其他東西都知道怎麼拍銳利的,所以這方面我選擇拍軟軟的照片,以顧及身命安全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iflash wrote:
你問的兩者不是差不多(恕刪)


哈哈,抱歉抱歉XD
要換小黑七可能比較難,口袋不夠深XD
我會嘗試大大建議的 GROUP強制對焦試看看
有這麼嚴重到危及身命安全嗎XD
tmc98558 wrote:
a4 3D追蹤臉部偵測 這個功能 對嗎?
請問「3D追蹤臉部偵測」這個跟「臉部優先 AF」的功能差別在哪裡?
我猜測我應該是開到「臉部優先 AF」而不是「3D追蹤臉部偵測」(恕刪)


a4沒錯.

3D追蹤臉部偵測 = 正常反光鏡放下時的相位對焦, 直接從觀景窗看就可以看到對焦點鎖定在人臉
臉部優先 AF = 反光鏡升起時Live view以對比對焦去追人臉
^^A 請多多指教~
iflash wrote:
3D追蹤臉部偵測
代表說你開3D追蹤時,你假如對焦點落在胸口、脖子、耳朵附近時,對焦點會自動跳到臉孔上,並開始針對臉孔3D追焦

3D追蹤是記錄對焦點附近的顏色並且進行比對, 所以對焦點的模式選擇就是關鍵.
對焦點選擇AUTO自動區域 AF的時候, D800/D4乃至後來的D750, D5, D810, DX的D500等等都可以自動進行人臉對焦
因為他們都具備了9.1或18萬像素的RGB測光傳感器, 具有場景辨識系統(advanced scene recognition system), 可以感測人臉.

底下頁面可以參考
https://onlinemanual.nikonimglib.com/d850/zh-tw/08_focus_01.html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3D追蹤是記錄對焦點....因為他們都具備了9.1或18萬像素的RGB測光傳感器, 具有場景辨識系統(advanced scene recognition system), 可以感測人臉.(恕刪)


話是這樣講沒錯,但實際使用的感覺卻全然不是這麼回事。以前CN對決、其他廠旁邊涼快的時代,Nikon的RGB感應對焦確實傲視群倫;但在Sony無反起來以後,各家無反紛紛搞懂怎麼追臉追眼,Nikon這套就真的不怎麼值得誇耀了,實務上若想用大家想像中的操作方式:盲按(即對焦點全開)對著構圖範圍半按快門,立即跳出個框框在佔比不甚大的臉上、還能黏著到處跑(所謂改構圖、平移),成功機率真的不高,中途還會隨時跑掉;即使一路黏到按快門,合焦準度也不是最好的。
jenhoxen wrote:
以前CN對決、其他廠旁邊涼快的時代,Nikon的RGB感應對焦確實傲視群倫;但在Sony無反起來以後,各家無反紛紛搞懂怎麼追臉追眼,Nikon這套就真的不怎麼值得誇耀了(恕刪)

其實我前面查詢的時候有錯, 只查了91K/ 180k sensor.
而往前追溯到2007年的D3/ D300/D700等1005 pixel sensor都有face recognition
連次一代中低階機種D90等420 pixel RGB也有.

相較於CN來說要顧及DSLR而不敢過早開發無反, S無反起步得早很多而且大量投入資源.
從電子廠開發演算法技術的層面來看, "自動尋找對焦對象"這一點在目前還是大幅領先CN兩家
畢竟單反的設計思維一直都是朝用戶決定對焦點為出發的想法, 這篇的由來其實就是如此
一般單反用戶幾乎不會設定對焦點為AUTO, 使用上根本用不到場景辨識系統.
但目前也看到CN家在無反設計邏輯上的變化和強化, 電子技術加強的瓶頸不像光學技術那麼大, 後續再觀察看看吧.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3D追蹤是記錄對焦點(恕刪)


請問在AF-C狀態下(有開啟a4的3D臉部追蹤功能)
3D追蹤跟Auto有什麼差異呢?
因為對焦點都還是會隨著移動
MUS wrote:
其實我前面查詢的時候有錯, 只查了91K/ 180k sensor.
而往前追溯到2007年的D3/ D300/D700等1005 pixel sensor都有face recognition
連次一代中低階機種D90等420 pixel RGB也有.


是的,早先Nikon發展這功能是為解決對焦區塊偏大、一直(比Canon)容易對到背景的問題,除了[前景優先]運算邏輯同時增加色彩識別能力,當時只要記住目標物的顏色特性就好(有膚色反應的優先合焦),所用的載體只是AF模組本身,是非常粗略的辨識。到了您列舉的時期雖有90K/180K,相較於無反用千萬級CMOS所獲數據運算,仍然是太rough了,要自動識別出主體並追蹤確實強人所難。

Nikon DSLR的人臉優先是一個邏輯[順序]而非獨立[模式],名義上可附加在任何模式,開啟表示在user選擇的範圍附近若辨識到人臉,會優先合焦在人臉,但實務上高反差幾何線條通常更能"搶戲",移動稍快的一張"馬賽克人臉"(解析度過低)在sensor看來也會融入背景無從識別。

(所以拿單反的用戶想要這樣用,算是一種"過度期待"吧)
tmc98558 wrote:
請問在AF-C狀態下(有開啟a4的3D臉部追蹤功能)
3D追蹤跟Auto有什麼差異呢?
因為對焦點都還是會隨著移動


差在對焦點自動轉移的時機。

3D特別對應不規則亂跑的主體,比如籃球比賽,會不斷前後偵測,拍這種性質的主題成功率較高;auto則是對應一般生活主題的移動方式。

在不需要3D的時候開3D,相機可能多做白工,效能不一定更好,有時反而合焦在不對的地方。(被旁邊移動方式符合設定模式的人吸引、跳去追的時候剛好按下快門)

應該說,850 AF-C 自動抓對焦點的成功率不高,應該儘量避免這個模式;至於指定區域的AF-C要不要開3D,視主題特性而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