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feiho wrote:
有D850的影子(恕刪)


軍艦部的確很像

但很可惜沒有連同搖桿都學起來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leader0419 wrote:
soga~~不過說真(恕刪)


先在高ISO 越來越好

內閃就不怎麼需要了
interfoldbeer wrote:
先在高ISO 越來越好

內閃就不怎麼需要了


對於逆光拍攝,
用高ISO去拉跟用內閃去補光拍出來的效果完全無法相擬,
這是兩回事吧!
有拍人像就知道了。。。

對我來說,有內閃的好處就是平常出門時,
可以偷懶不用帶外閃出門,
但卻能增加逆光拍照的彈性。。
快樂阿比兄
picassorfc wrote:
機身上的對焦輔助燈是來幫助低光時對焦用的,跟有無內閃無關
,像Z6也有對焦輔助燈,但是無內閃


正解,這跟有無內閃無關。。。
快樂阿比兄
interfoldbeer wrote:
先在高ISO 越來越(恕刪)


應該是說動態範圍大比較好補救


Abby1926 wrote:
對於逆光拍攝,


內閃也是要看鏡頭大小啦
我補光技術差就乾脆不打光了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Abby1926 wrote:
對我來說,有內閃的好處就是平常出門時,
可以偷懶不用帶外閃出門,
但卻能增加逆光拍照的彈性。。...(恕刪)

+1
內閃很好用,D810內閃控制得很好,
被攝物不會單亮一個點。
Abby1926 wrote:
對於逆光拍攝,用高ISO...(恕刪)



拍人像逆光補光我就直接用離機閃了
機內閃出力那麼小是要壓什麼
室內補起來又醜 光又硬 現在買個tt350 也不用2000

拍逆光我的做法就是直接讓背景過曝曜光
內閃拿掉是正確的 順便省一點成本
wenfeiho wrote:
有D850的影子(恕刪)


Bingo~~

D6、780現在清一色為850 style的頭,感覺在這個造型上,Nikon找到了純粹屬於自己的語彙,可以追溯到FM。
leader0419 wrote:
單從外觀來看第一明顯(恕刪)


感覺是台短小精悍的機子,和750的圖片對照,似乎不會更小,但局部比例更合理化,例如握把形狀(有像無反一樣抬高操作面、以及向850一樣外擴)。

獨立AF-on是個好設計,就是按鈕還是小了點,這顆根本是第二快門(長時間追焦)做太平很難按

說到LV按鈕,我搞不懂Nikon設計邏輯,是不是始終預備有人會用OVF錄影(舉在眼平位置、不進入錄影模式,忽然決定錄一段影片--實務上有嗎)既然有實體撥桿,切換就決定了是拍或錄,用快門按鈕啟動錄影不行嗎(我知道用選單可以改,但改了好像會牽動其他東西,後來還是改回來),何必再做個難按的錄影鍵,關鍵時刻老按錯

至於搖桿,850上的真的不咋的,沒事秀斗一下,我常不自覺用回任天堂來移對焦點D6據說可以用屏幕右半部當滑板來"滑"焦點,780搞不好也可以
jenhoxen wrote:
感覺是台短小精悍的機(恕刪)


離我的期望值F100那樣還是有差距(這強人所難)


哈~看來同一台機身不同人用有這麼多差異
這看來也是廠商要傷腦筋的地方
說到螢幕可移動對焦點功能
明明在D5500上頭有的功能為何會拿掉
如果沒給搖桿至少在觸控螢幕上給一下也好啊
難道會增加什麼硬體成本??
總之明天後就一切揭曉了

現在讓我尷尬的是
D780價格搞不好跟D850水貨價很接近阿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