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hoxen wrote:我有問題:肓拍狀況下(恕刪) 我的辦法就是永遠不會對焦在主体上,設定對焦點必然是左或右的第三或第四排。。PS。有婚禮隨行攝影經驗或者活動團拍經驗,應該比較容易明白我在說啥。。PS2。現在有了翻屏,就不需要盲拍了(從D750開始我就這樣用法。)。PS3。我對焦從來都不會交給『全自動』模式,而是有意識地利用『景深』進行『陷阱對焦』,不過『陷阱對焦』我覺得大部份時間有誤導性,我稱之為『參考對焦點式對焦』——就是不把對焦點對在主角身上,而是在她們身旁的人身上。PS4。理論上,街拍是『運動攝影』的一種——大家都在互相移動中嘛,所以,運動攝影第一要義——對焦在最大反差的主軀幹上,那麼,對焦在胸口、頸項等反差最大的位置上,通常都能夠包得住主角的面目的。不用擔心,50mm@f/2對焦3米處,景深已經高達41cm,這已經是整個頭部+頸項的長度了,也更加超過了人類頭臚的直徑。所以不用擔心景深不夠的。另外要活用『前1後2』的景深比例。
天空一片雲 wrote:香港題材沒有感覺到鏡(恕刪) 沒辦法哪,你不找政治,政治卻上門來找你。。是說笑嗎?說實在的,這支鏡頭我買來是配合活動拍攝的,礙於合約精神,我當然不能隨便發表,然而,很不幸,能夠發表的,都是接近的這些題材——因為這支是變焦鏡,在構圖上是有點方便的,更加適合這種『運動』場面。。好吧,翻箱倒櫃,只能找到為數不多能夠發表的人像作品。。咦,還是大白天好陽光不配閃燈的人像照哦,用的是f/2.0光圈。PS。記得有打反光板的。
呃,其實這支妖鏡,是有打過水戰的——在我的裝備中,沒有打過水戰是不能稱做『好裝備』的,哈哈。。PS。真不好意思,又是政治,但真沒辦法,是這種場合最適用的大光圈鏡頭了(主要是變焦啦),平時我大量D500的街拍作品是使用AFS35/1.8G DX(全幅機則使用50mm和35mm各半。)。在大雨中的場景,更能考驗一支鏡頭的解像力和對焦能力。。而在遊行場面,由於雙方都在互相運動中,則更能考驗鏡頭的平衡性能。PS。放大來看細節,才叫那個興奮哪。
irontheone wrote:在大雨中的場景,更能考驗一支鏡頭的解像力和對焦能力。。而在遊行場面,由於雙方都在互相運動中,則更能考驗鏡頭的平衡性能。 這兩張是站定拍的吧,對焦也好好對就行了不是嗎(也沒特別瞄準誰,應該沒人會打你)
jenhoxen wrote:這兩張是站定拍的吧,(恕刪) 哈,才發覺你說了『拍照被打』的事情,我說哪,某黨的宣傳真是到家!詳細我就不解釋了,不過可以說一點個人遭遇,香港這邊是怕驚謊多過怕示威者的(總之只要任何地方出現『驚完』就一定會亂!)。反正我都拍了七個月了。話說,這支死馬妖鏡還真救過我一次。。有一次,我走入了驚慌防線拍攝。。。速龍:喂,這裹不能拍攝!我:為啥?這裹又不是驚慌防線,你要是有防線,我就不會站在這。(我指著我身後空無一人的地方。)速龍:總之這裹不能拍攝!(有點不耐煩,但又沒我辦法。)一隊驚慌PPRB從我身後出現,速龍像見到救兵一樣。速龍:伙記,這裹有人拍攝!PPRB:你是誰?為何在這裹?我:我是記者。PPRB:記者証?我:沒有帶,太急到現場。PPRB:總之沒有証件不能在這裹拍攝!之後我就退出現場。後來朋友說,你這身行頭,當然是當你是記者啦,不敢對你怎麼樣的。這組圖片,也正是說明為何我需要大光圈鏡頭夜拍的重要原因。當時還是f/2.0光圈,但因為現場實在太暗,為了平衡,我已把快門速度降至1/250秒,但是這樣的話,效果就實在相差太遠了,一來太暗難以對焦,二來對方移動速度較快(正進行驅趕行動中),感光度都是ISO4500起跳的,不過縮圖還是可以一看就是了。
irontheone wrote:哈,才發覺你說了『拍(恕刪) 當然,可能很多人喜歡看人像。。說實在的,也就拍了兩次。。這組圖是收光圈到f/5,外加離機閃拍攝。。。全手動,1/200秒+f/5光圈+ISO100Credit:Abby Tsui
其實,如果不嫌重量,這支死馬50-100/1.8的畫質絕對是上乘的,那怕有時候DX機身沖上去ISO4000以上。。當然,就是我個人,如果不是興之所至,的確不會帶著他滿大街跑,而是配會更細小更輕量的35或者50定焦(尤其是上一代的AF-D鏡。)。1/250秒快門,f/2.0光圈,ISO3600~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