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1120分
文章編號:82626086
因為耗電的關係,電池要換成大顆EN-EL25。再加上sensor size又變大了,彼此會干涉到。
另外,IBIS會增加機身厚度,比例上可以參考Z6/Z50的差異。
Zf呎吋變大是合理的,Zfc跟Z50比也是變長變高,所以用Z6去反推Zf會合理些。
所以長度大概要再長1公分才能塞電池跟FF sensor。厚度可能可以不用像Z6那樣厚,但不太可能是Zfc的厚度還要把IBIS塞進去。我猜厚度可能要加0.5公分,除了IBIS、卡跟電池也需要一定厚度。
另外一個是EVF,目前看來Z6的EVF模組尺吋較大,可能的話會沿用Zfc的吧。
重量的話,大概就600g左右吧、若用Z6去反推。

f06042000 wrote:
關於ZFC的全幅版 裝了翻轉液晶 ,應該就跟以前NIKON DF差不多大吧, 也小不到哪裡去, 如果能出全幅機大賣 誰要出APS機器來被念
我很認同這個觀點,DF把反光鏡室(鏡頭座那塊厚度)拿掉,就是ZF的大小,電池還不是ENEL15級的,因為造型要平不能凸出握把。
就因為是apsc才能做小、做輕、做便宜,讓人用"想像力"衝出買氣(現在都這麼有魅力了,以後出FF不知有多美好...反正不貴,先衝滿足一下),一超過5萬,人們的要求就會多起來,各方面掣肘的條件互相干涉(比如體積外型限制電池、限制IBIS、電池限制續航力、性能強度,性能又回頭限制售價,售價限制上述全部...),而且,以Nikon現有技術強度做apsc有餘(甚至精彩),到一級戰區(FF)就老是被對手輕鬆蓋過,緊縮戰線精準出招才是良策。

jenhoxen wrote:
就因為是apsc才能做小、做輕、做便宜,讓人用"想像力"衝出買氣...一超過5萬,人們的要求就會多起來,各方面掣肘的條件互相干涉(比如體積外型限制電池、限制IBIS
大家都希望Zf有IBIS
但是進到Nikon台灣官網看Zfc規格表就知道
Zfc沒有IBIS, 就是無機身防手震
可知Zf也不會有IBIS
因為這樣, 才能大小接近FM2, 但Zfc高度仍高過FM2
故很清楚
Zfc哲學就是為了要"縮身達到接近FM2"
忍痛砍掉許多無反一些常備功能, 或是空間不足下, 許多系統只能陽春些
Zfc本來就是要讓大家回歸FM2那種品味慢節奏拍攝的樂趣
像品酒一樣, 所以功能可犧牲
回想FM2的拍攝感覺, 很美好
記得防潮箱十幾年沒拍照FM2
只能用OVF裂像慢慢手動對焦
每拍一張要拉竿一次, 每張都是鈔票, 就不會亂按快門
寶刀出鞘就是要見血的(必須是最想要最重要的)
數位相機先拍再說, 免錢的
一次拍數百上千張, 回家後常常沒幾張素質夠, 浪費硬碟空間
造就外部不經濟與資源配置扭曲
一捲底片拍完還要沖掃, 每張成本特高
只拍底片, 一般人只會買幾捲拍,張數會少很多, 會小心取景找角度與構圖
精彩度提升
單純以"硬碟空間消耗(如水源等自然資源一樣)'與'精采照片投入與產出比例'角度來說
底片更符合'資源配置效率", 若以此觀點來說, 拍底片較符合經濟學
消除外部不經濟最好的方法, 靠的就是內部化
難怪許多攝影課, 老師希望學員拍底片, 才會珍惜自己的快門與底片
取景構圖進步較快...
回到主題
我想Zfc已經比FM2稍大
Nikon應會儘量維持Zf與Zfc相同大小, 或許稍大
必要時砍掉許多功能, 因為瘦身比性能重要, 大塊頭就不像FM2
Sony能作出輕小A7c, Zf也可比照辦理
"November Rain"

個人積分:1120分
文章編號:82630827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