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d850手持夜拍招牌過曝

hank-smith wrote:
像圖片紅圈圈起來的招(恕刪)



基本上,只要光暗位的亮度差距大的話,這是完全沒法解的問題。
只能夠盡量用以下兩種方法解決。

1、用『中性亮度』的位置測光,拍成RAW檔,然後在後期製作時光和暗都做拉光推暗的操作。(這有利手持拍攝。)

2、架在三腳架上,現場使用黑絨布紙剪出『遮蓋光管招牌』的形狀,然後做『搖黑卡』的操作。(這是最基本的風景攝影操作,光暗效果將得到最接近完美的還原。)
漸變中灰濾鏡似乎也可解決你的問題
遇到類似場景,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加減曝光多拍幾張,在修圖時比較有充分的機會,反正數位相機按快門的成本很低。
以前底片時代包圍曝光是要付出成本的,所以拍照時的判斷,拍負片時寧可曝光過度,不要曝光不足,拍正片寧可稍微曝光不足,不要曝光過度,
其實正片的曝光寬容度很低,現在拍數位照片的情況與拍正片有些類似,曝光不足比較好處理,但數位照片曝光寬容度更大一些。
hank-smith wrote:
像圖片紅圈圈起來的招(恕刪)



1、用『中性亮度』的位置測光,拍成RAW檔,然後在後期製作時光和暗都做拉光推暗的操作。(這有利手持拍攝。)

同樣是D850,根據我說的『中性曝光』操作,下圖可以比較一下如何(當然是我使用D850拍攝的圖片嘍。)。。

圖一是D850原圖『直出』壓縮JPG,留意店面招牌和兩側燈籠,其實是過曝了,然而細心留意,其實也不太過曝,還依稀能看出部份線條的細節。
此時,我需要『犧牲』部份暗部的細節(如圖中牆角下方和餐館內部。)。
單就原圖而言,雖然整体欠曝了一點,但是考慮了亮部和暗部細節留待處理的空間,所以就是原圖不太好看,還還不至於太差(這點很重要。)。


圖二是經過RAW檔後期處理之後,同樣留意店面招牌和兩邊的燈籠,是不是很多細節都回來了?
再看看牆角的暗部和餐館內部,是不是也比原來的細節多了?
再看看整体『曝光效果』,是不是更明亮?但又更多光暗細節?看得更舒服?
這就是一般手持夜拍所需要做的,和可以做到的效果。
如果如樓主的例圖的處理手法,明顯要前方較暗的牌匾看起來更亮,自不然後方亮度相差太多的燈牌就必然會『過曝』收場了——這在很多『長曝夜景』的照片所出現的普遍現像!
如果你又不想『搖黑卡』(如我第一個回覆所說的第二點。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照片和構圖內容都可以搖黑卡的。),唯一方法就是先在現場做『中性曝光』並拍攝RAW檔,然後回家利用後期同時給亮部減光,又給暗部拉光,才能夠獲得較理想的照片效果。


還是不明白?
不打緊,小弟年前寫了編小文章,叫做『中性曝光的重要性』,你可以慢慢看,慢慢理解和比較圖例的前後差別。
點我看何為『中性曝光』和後期處理的重點
hank-smith
已更新圖檔 像我另外一張 7-11和中國信託的招牌也是泛白過曝
如果是非測光精準不可的照片
而且還有一點時間拍的話 架腳架拍包圍曝光後製HDR其實最穩定
沒有腳架 那開live view抓高光區在還有細節的最上限值 或是直接高光測光
回去拉暗部上來 只要明暗區差距EV 3-4格內的基本上都還能救
自己拍也是這樣,不知道怎麼調
銀★Club wrote:
當招牌看得到字!其它地方就暗到不行.....目前相機是拍不出人眼的寛容度



個人大膽推測
因為相機無分時快門, 人眼有
每個視網膜細胞的感光能力, 在"一定範圍"下為"獨自運作"
且低光時感光力大幅提高, 高光時感光能力快速下降
視網膜細胞又非矽基半導體, 毫無雜訊

有水桶滿溢的效果,

可看成每個視網膜細胞有自己的獨立快門

是個超強大的HDR, 目前單眼直出照片追不上車尾燈

手機疊圖HDR照片
就是模仿人眼視網膜細胞獨立感光能力效果

單眼相機以後會往電子快門發展

最終會出現
每個CMOS感光CELL 有獨立的電子快門

就能直出追上或超越人眼寬容度的照片!

在此之前
希望哪家單眼相機廠醒醒,
先推出電子快門納入手機的多張疊圖HDR
就不必陷入追求高畫素競賽, 才能維持銷量的惡性循環
"November Rain"
irontheone wrote:
1、用『中性亮度』的...(恕刪)



非常感謝 大神分享

必來學習學習
elfwong wrote:
個人大膽推測因為相機...(恕刪)



這個想法和解釋不錯👍👍👍

目前單眼好像要追上人眼還需要時日
irontheone wrote:
1、用『中性亮度』的...(恕刪)



像我另外一張 
7-11和中國信託的招牌也是泛白過曝

這種的話請問也是一樣的辦法調整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