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說些自個兒的想法與你交流....
我想絕大多數的拍拍魂,都期待也喜歡自己感動之餘、快門之下的作品保留當下的氛圍,
以期哪天再次拿出照片仍有重回當下的觸動,【照片的渲染力】,
我自己是這麼稱它的,很重要!
我欣賞友善小徐的正妹照,無非是在美的事物下多了很活潑躍動的張力感,
這就是小徐拍照的深度吧,記得看過他自己是這麼說得,
“如果你與拍照的對象沒有情感交流,只不過是拍活人生屍“
(我沒一字不漏的post,但在我腦裡這話我體會到的很深刻!

我想,拍照的那份感動,存在自己心中,
所以別人看“不是自己“的照片,深刻度難免會有差,
確認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至少就對得起自己花的錢與時間,
因為....美很主觀,博得大家(專家)的認同很棒(更是不容易),
(曾經讀過一段,藝術會因為當時學院所共同偏好的教義,進而影響一個時期內,
藝術呈現的趨勢....意思大概是這樣,好像是去看【畢沙羅畫展】.......好像說遠了

另外自己的淺見是,進入DSLR後,感覺暗房好像有部份轉移在機身上了,
所以之於底片的挑選影響36張照片的色調,顆粒感....沒那麼大,
DSLR馬上就能應你想這張相片呈現的是怎樣,進而做改變,我們都可以不會暗房技巧。

這是某天帶著相機經過哈瑪星一號船渠時,當下的氣氛讓我會有“衝動“要拍下來,
想保留那天心中看到此景,心中的恬靜....我現在還能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