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lin9168 wrote:
85/F1.4 : 鏡頭結構是 8 群 9 枚
85/F1.8 : 鏡頭結構是 6 群 6 枚
就算都設 F2.8, 會一樣嗎 ?

小弟以為一樣都是85mm焦段,不管鏡頭結構如何,一樣的光圈景深都是一樣的.
大大是不是要說的是散景或虛化背景的感覺不同?
不好意思小弟在這邊插個嘴,景深控制不是有3要素,光圈是其一;
其它二個要素還請前輩指點。
最後下決定的是你(妳)

feng wrote:
大大是不是要說的是散景或虛化背景的感覺不同?

的確是如此

畢竟用的鏡片數量不一
所以所產生的感覺也不同!
1.光圈
2.焦段
3.片幅

不過似乎是光圈影響較大。有錯請指教...
SONY A7III+24-105/4G+85/1.8
劉艾倫 wrote:
不好意思小弟在這邊插個嘴,景深控制不是有3要素,光圈是其一;
其它二個要素還請前輩指點。...(恕刪)

我猜的,不知道對不對。
還有焦段和片幅,而影響景深的最大的是焦段(越長越淺),其次是片幅(把主體大小拍成一樣大時FF比APS淺),
影響最小的是光圈(開越大越淺囉)。
一般說的景深三要素是:光圈,物距,焦段
還有個過去大多簡化掉的片幅,現在也要考慮進去

當有些時候室內光線不足,背景雜亂而且無法退(室內),想要特別淺的景深….,
有些時候腳架可以解決,但是,像這種除了睡覺其餘時間都在動的小動物,沒有大光圈鏡頭就只好開外閃把牠眼睛閃到瞎掉,
不管外閃跳燈、高速連拍、腳架、後製…,都不是最好的方法,
類似這種小動物或小孩最好的解決方案,大光圈鏡頭.

ycliao wrote:
一般說的景深三要素是:光圈,物距,焦段
還有個過去大多簡化掉的片幅,現在也要考慮進去...(恕刪)


以純光學觀點來看 這四個要素的影響力排序如下
物距>>光圈值=片幅>焦距

為了構圖
通常物距會遷就於焦距
所以焦距影響景深變化的地位就上升了

而改變光圈值也遠比改變片幅來的容易許多
最後我們常聽到影響景深的因素
就成了焦距與光圈
基本上
每顆鏡頭的最大光圈畫質都比較鬆散
所以要拍時
除非光源不夠或很必要
不然都會縮一兩格光圈來拍

像是N的17-55跟18-55
我租17-55來用過
縮到F5甚至F4就很不錯
但是本身的18-55卻可能要縮到F8才有相同的感覺

我想85/1.4跟85/1.8
也差不多是這樣吧?
(手上只有AIS 85/1.4....沒辦法比較)
我覺得器材跟技術就好比男朋友跟女朋友,兩個都是重點
如果嚴格來說,景深三要素是:光圈,物距,焦段.片幅不算是.
如果光圈,物距,焦段不變只改變片幅,其實景深是不會變的,只是裁切的變化.
但也就因為裁切的的問題,不同片幅要拍一樣的視角一樣的透視構圖就要用不同焦段,
因為用不同焦段拍攝所以景深會不同(片幅影響景深的問題在這).
說到底也是景深三要素在影響的.

如果有疑問,試著 光圈,物距,焦段,片幅,每個都擇其一變動其他三者不變,
會發現只有片幅的變動是景深不變的,其他三者動一個景深就改變.

但一般使用也不會說的那麼麻煩落落長的理論,我也是都直接說用FF片幅景深比用APS片幅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