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gan0512 wrote:這顆會出現F--是很...(恕刪) 這是cost down的結果....反正就賭吧....一堆人不在意塑膠屁屁....說什麼接上去看不到還有18-70屁股是鐵的..所以不會有F--by 18-135kit也常遇到F--而賣出的人留離題了....版主頗有RD的意味真的很厲害.....如果改成功了....應該是全台第一顆
附上一張18-70的屁屁照.希望有幫到樓主..其實這顆鏡頭我在05年買過.最近買了D300後.又買回來當KIT鏡~對這顆KIT鏡的印象是中央畫質的銳利度絕對不輸鏡皇級的鏡頭爬文的感想是..NIKON的KIT鏡愈做愈回去了..一堆18-135 VS 18-70 VS 18-105VR的測試文都只講到畫質..VR..焦段長使用方便云云..但有人知道04年就有的18-70的ED鏡是三玫..而新鏡都只有一玫嗎??尤其不能接受的是那個紙糊的塑膠屁股XD真不知道那些賣18-70去換或徵到18-105VR還有很高興的人到底在想什麼?現在看到AF-S 居然還不是環狀的就更了~連馬逹也要偷.難怪對焦那麼吵XD人家18-70可是對焦快速又寧靜~這還是好幾年的產品呢耐用.畫質佳.價錢便宜的18-70居然新鏡一出就乏人問津??我想塑膠屁股的災情愈來愈多的話..跌到谷底的新品或二手18-70行情應該會回春喔~~
我不認為 F-- 可以完全歸罪於塑膠接環,那麼 A16N2 怎麼說??至少我的 18-55mm II 完全沒有這個問題。至於 ED 鏡片的多寡可以完全等同畫質嗎??那麼 16-85mm 只有兩片 ED 鏡片,難道比 18-70mm 還差??
感謝 wananxx 兄的圖片贊助,看來還是得拆一顆18-70才知道能不能用可是目前還徵不到故障鏡... (一般價格都落在4000以上...)請大家幫忙協尋故障鏡阿... 再找不到就算了... 嗚我想看18-55屁屁的原因是這顆鏡頭便宜,假如榮泰修理價格真的偏高(據說1500),乾脆多徵幾顆來殺肉就好了...反正那個1500的屁屁修完回來大概沒用多久就又要再拿回去了,而且S5pro機身很重,有時候單拿鏡頭舉起機身會有不安全感...
wananxx wrote:但有人知道04年就有的18-70的ED鏡是三玫..而新鏡都只有一玫嗎??尤其不能接受的是那個紙糊的塑膠屁股XD ED鏡的數量不必然等於畫質,當像場需要修正,而且是非特殊鏡片不可,才會用上ED或超級ED。50/1.4D、85/1.4D完全沒有用到特殊鏡片28/1.4D只有一片非球面,180/2.8D只有一片ED,其他都是一般鏡片但這些鏡頭都很不錯,沒有特殊鏡片無損其價值。光用特殊鏡片數量是分不出鏡頭好壞的
以上各位說的都沒錯..但我真正想說的意思是KIT鏡最現實的問題...."成本考量"除了18-55之外.這幾支KIT鏡的售價都差不多.為什麼愈新的鏡頭就偷料愈兇??還cost down原本NIKON環形AF-S的設計..事實證明這樣反而慢又更吵.搞不好故障率更高.還不如做AF算了..成本更低,也沒機會故障= =定焦鏡的色散和像差的問題絕對不會比變焦鏡多.所以不用加什麼特殊鏡片畫質也比變焦鏡好,這是許多人犧牲便利性選擇定焦鏡的主因"但對變焦來說這是把ED鏡設計在鏡頭裡面的最主要原因"(ED鏡多其實不是一件好事)除掉畫質這個因素.多一玫ED就多一分成本.如果以前18-70要用三玫ED鏡才能逹成的效果.新的KIT鏡一玫就搞定了那沒話說..但看連環形AF-S都要偷成微形AF-S.偷料的嫌疑我想比較大 本來就應該是金屬的接環變成塑膠的又賣的跟5年前就有的鏡頭價格差不多就很沒誠意,這才是重點啊~難道F---的問題以前的NIKON原廠鏡有發生過??..不..從來沒有聽過..不然我也不會買那麼多支是從第一支塑膠屁股的鏡頭上世後才開始的不然樓主也不會有想改金屬接環的念頭如果現在的KIT鏡都改成金屬的.但價格一樣.有人還會去專程去買塑膠版的嗎??答案似乎很明顯???這是我唯一用過的DX鏡.而且是買盒裝的.我對KIT鏡基本上沒什麼研究,我也沒光圈小於2.8的鏡頭.純粹為了輕便和畫質的平衡點而買~但很明顯.18-70絕對是目前用料最扎實最沒問題最少人抱怨的KIT鏡(迷之音:不然有人會說我買一支5年前上市的鏡頭一定是頭殼壞去?但事實證明我是對的??)D3001/320sf/4.570mmiso 400-0.3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