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se456 wrote:
必須說$ONY行銷真的強
每次都能創造話題並給消費者需求之上的規格
新機一出 YT 便狂推和開箱
必須知道的是
你以為客觀的開箱分享
其實都是廠商的行銷項目之一
$ONY 規格上真的很香 打遍業界無敵手
但實際用過後
不是YTer說A7S3開4K忘了關機就塞包包半小時還不會熱當嗎?
怎麼公司買的兩台都會熱當?(恕刪)
真的沒聽過哪家相機製造商靠的是行銷而非產品本身實力,
能在單反市場一路超車最後拿下亮眼銷售,相機不是玩具,
請相信購買者的鑒賞力。
過熱就過熱,沒什麼好拉墊背的,把a7s3拉下水也不能減緩消費者對
最近C、N推出相機的不信任感。
記得索尼a55過熱,這是錄影過熱第一次被搬上檯面狂轟的開始,當年的錄影
根本不配拿來當單眼相機宣傳,只因CN做不好錄影對焦所以錄影在單眼相機
領域只能是沒有攝影魂新手會問的問題,索尼錄影過熱砲死它剛好而已。
被攻擊很好啊!隔年a57就沒有過熱問題,說明書也針對使用時間及環境溫度
增加詳細說明,後來也成為各家說明書的參考,這樣不是很好嗎?
沒有主動散熱的機器如何天荒地老拍片不過熱?你覺得這樣的時間合理嗎?
還是你要說一樣有過熱問題?
https://youtu.be/AxyJ3RO7B4k
jenhoxen wrote:
Nikon從F2H的10fps起,幾乎每一代極速之王都要被Canon吃1~2張豆腐,Canon不管會犧牲什麼、或有哪些但書,在帳面數字上就是要壓過Nikon。
或許要全面功能正常,12fps就是極限了,但上代Canon就14fps了,Nikon這代還達不到14像話嗎?於是只好硬著頭皮撐上14fps,誰知Canon搞出20fps來了,Sony玩更大,Nikon即使放棄了完善保証也沒贏得credit。

我認為是Nikon保守企業文化, 造就反光鏡總成與快門機構的設計, 延用過去的設計技術經驗與思維
不敢全放掉重來, 因為全部重新設計有很大風險就是
一失足成千古恨, 賠上所有商譽
反觀CANON, 卻有鏡頭系統全部放掉重來獲得大成功的歷史
現在進入無反年代
Nikon反而應該要"逆向思考"
無反年代,不是Nikon危機, 而是轉機!
因為"捆龍索"消失
SLR到DSLR的"反光鏡總成機構"已消失
未來機械快門也很可能消失(只剩電子快門)
這兩個原因正是困擾著Nikon 數十年來
旗艦機最高連拍速度老輸CANON的陰影! (雖然準焦率有時較佳)
NIKON無反旗艦機
不必追隨SONY A1的小型化 (無反接上大砲後, 減輕重量實在很有限)
更有空間設計出性能強悍的旗艦機
就維持D3~D6的塊頭, 內建電池手把, 電池電壓增加到15V以上, 提升巨砲對焦扭力
未來在"堆疊式感光元件"上與演算法上加把勁
有朝一日反更有可能追上R1或A9或A1
"November Rain"
elfwong wrote:
我認為是Nikon保(恕刪)
e大,我的想法和你不同
理應輕一點就輕一點................
砲鏡已很重了,若能多輕一點,扛砲時就不會這樣痛苦
舉例來說
原來是d5+640e(或800mm f/5.6),使用fsb-8t+gitzo5543腳架
若改成a9+640gm,由於相機鏡頭都輕了,腳架雲台就可以改用3543+Ace XL
這樣的情形之下
相機少了650g,鏡頭少了750g(或1650g),腳架少了800g,雲台少了450g
這樣就少了2650g,這......差很多的
由A9那小小的電池,配上了雙線型馬達的640gm,對焦速度已快的驚人了
其實,也不用再加大扭力了
況且,拿這種相機的人,也不止是配砲鏡在用的
很多的場合也都可用
方塊機,真是太刺眼了................
yang stephen wrote:
e大,我的想法和你不(恕刪)
沒錯
每個人想法不一樣
輕量化雖是目前主流
但是也有不少的人還在用Nikon D5D6 Canon 1Dx系列
就是沒換SONY A9或A1
就覺得重量還能承擔
還有不少人就是喜歡雄壯威武的尺寸
手掌大的歐美玩家
許多就是覺得A9/A1不夠大
對很多歐美人士來說, 多背個你所省的2650g 根本不是問題
歐美人士許多玩家就是190cm以上
背個30kg爬山根本不是問題
他們壯的跟牛一樣
況且
拍球賽又不用走幾公里
多個2650g哪有啥問題?(拍球賽是單腳架更輕)
Nikon D5D6 Canon 1Dx系列現有玩家
許多就在等Z9與R1
當然你已經換SONY了, 就不用擔心Z9若大塊頭怎辦?
很難賣,會讓Nikon財務雪上加霜
就等Z9出來,就知
到底是大塊頭還是小型化
"November R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