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librac wrote:一個 4570 萬...(恕刪) 按照Rumor流出的規格,新的Z7還是 45.7 MP BSI CMOS,493 對焦點覆蓋率90%(但不知相位還對比)應該跟 A7R3 不同了電池 EN-EL15b 1900 mAhA7R2 NP-FW50 1020 mAhA7R3 NP-FZ100 2280 mAh推論電量應該和 A7R3 同等級,差也差不到幾張,算是OK了 (之前都帶4顆電池)剩下的等實際對焦表現了
abso0408 wrote:按照Rumor流出...(恕刪) 這顆應該就是沿用D850那顆CMOS。然後處理器EXPEED 6,表現應該會與850旗鼓相當。大概只有心相同其他部件用無反專用組件。還有Nikon依然愛用QXD+SD卡。再來就是Nikon的五軸到底防到什麼程度,首次做五軸的富士家出乎意外表現蠻好的。現在就是差價格了。
airsmario wrote:這顆應該就是沿用D850那顆CMOS。然後處理器EXPEED 6,表現應該會與850旗鼓相當。(恕刪) 如果 493 PDAF 點 90%覆蓋率,應該超越D850另一個贏 D850的是有 N-Log 拍影片,以及8K 縮時
jenhoxen wrote:當管徑較大的時候,固定點距稍微拉大一點,固定以後抵擋90度方向重力的能力,會和小一點管徑鎖密一點的效果相同? 力學(物理)只能知道每個點的受力; 但這個命題(堅不堅固)更重要的是機構的設計與零件材料的選用, 影響更重的變數很多用個簡單一點的情境, 如果擠壓鏡頭時機身對鎖的結構鍵有一點點變型導致受力的變成一個點, 那絕對比整個環平均受力不知遭高多少倍...我自己只碰過一個例子, 是早期底片機剛 AF化時的低階機身, 應該也是鏡頭被擠壓, 結果是接環邊的塑料機殼裂開, 塑膠殼底下不是整個金屬件, 是上下兩片中間用其他結構連起來,我的意思是, 強度這回事是整體考量, 甚至有時會刻意留弱點(weakest link point),讓出事時每次都壞哪裡(通常會設計在最便宜的替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