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l640707 wrote:


相同畫素我覺得資...(恕刪)

賀老師那個文章,第三個部分有個簡圖,看一下就懂了啦。
mm-lai wrote:
我再說一次:J5能做到20連拍,為何不「下放」到D5?...(恕刪)

我也不是很愛回你,你又不是不知道D5有個反光鏡
至於nikon為什麼不要抬起反光鏡去做20連拍,你可以去問nikon,千萬別問我。

gelinma wrote:
尺寸大小有差啦,你把尺寸再放大,然後同畫素,你自己就會有感哪個工程浩大了
比如1吋2400萬和2萬吋2400萬,資料會是一模一樣樣嗎...(恕刪)

這位大哥夠酷,我是不知道資料會差多少?所以你知道差多少?
我已經說過了,就算同尺寸的感光元件,一定也有傳輸速度的差別,
別說官方內部我們不知道的資料,光是官方廣告,也偶爾會宣傳這些東西。
尺寸有可能是因素,但不見得是主要因素。
mm-lai wrote:
賀老師那個文章,第三個部分有個簡圖,看一下就懂了啦。

1.就憑賀先生那點本事,他當老師也就是個職業而已
不好意思
就攝影的領域我懂得比他多很多
至少我大學修的攝影學分就將近20個
家裡日文英文中文的攝影書(都不是教怎麼拍照那種)大概50本吧
之前談EV時就噹過他一次之後就懶得理他了
拍照是他的弱項就更別提了
2.你給的連結的第三部分他說的沒有錯
但完全沒有辦法支持你說的同畫素大畫幅需要更大的資料處理能力

andrea5 wrote:
Nikon D5單...(恕刪)

A大的解釋合理多了
12和14bit的差異是4倍的資料處理量
A992的12FPS也是在12bit下才能達成的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1.就憑賀先生那點...(恕刪)

說錯了,是第四部分。
賀老師如何,我不做評論,基本上他也沒在研究Nikon的東西。我只針對學理上去看而已。
他的圖15跟16,我想已經簡單說明了。
定義上,結果都是1000萬畫素,面積單位不同,資料量會相同嗎?
簡單比喻,一寸元件用面積10來假設,每個單位符合1000萬畫素的定義;而135面積假設是90,也要每個單位符合1000萬畫素的定義,傳輸出去的訊號量應該不同吧!
類似質量密度的概念而已。
mm-lai wrote:
簡單比喻,一寸元件用面積10來假設,每個單位符合1000萬畫素的定義;而135面積假設是90,也要每個單位符合1000萬畫素的定義,傳輸出去的訊號量應該不同吧!
類似質量密度的概念而已

同樣1000萬畫素
不管面積多大多小
"得到"的(不是"輸出"的)資料"量"(不是"質")應該是相同的
我以為這應該是常識...

輸出面主要是受到a大說的"資料深度"的影響
也跟CMOS面積無關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同樣1000萬畫...(恕刪)

你說的是畫素的定義,長*寬。
這是談輸出的結果,我跟你說的是,每個感光元件上都要去「餵飽」這所謂的1000萬畫素所需的訊號量。
mm-lai wrote:
你說的是畫素的定義,長*寬。
這是談輸出的結果,我跟你說的是,每個感光元件上都要去「餵飽」這所謂的1000萬畫素所需的訊號量。

你沒搞清楚訊號"量"和訊號"品質"
不管是手機或是中判
同樣1000萬畫素
被"餵"的訊號"量"是一樣的
差異是個別畫素訊號的"品質"
單一畫素面積越大入光越多訊號品質當然越好
而處理器處理連拍的是"訊號量"
跟訊號品質無關(假設不管位元深度)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你沒搞清楚訊號"量...(恕刪)

沒錯啊!我們這點看法是一樣的啊,訊號量決定處理器的能耐啊,也決定連拍時的buffer有多大啊,本來就跟畫質無關。
現在我的疑問是,10公分面積輸出的「畫質」跟90公分面積輸出同樣的「畫質」,傳輸出去的資料量會相同嗎?
不是要跟你筆戰,而是想把問題釐清而已。
mm-lai wrote:
現在我的疑問是,10公分面積輸出的「畫質」跟90公分面積輸出同樣的「畫質」,傳輸出去的資料量會相同嗎?

同樣畫素同樣位元深度
數學上傳出去的資料量應是相同的
談論相同畫質在這裡沒有意義
因為先天接受面就不同了
這點小畫幅其實更吃虧
因為處理器還要花更多力氣去做美化工作

我其實很希望您能證明它不同
這樣我可以學到很有意義的一課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