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84 wrote:
沒錯,全球電影膠捲通...(恕刪)


正解
是的,24fps是膠片通用規格
如果你手上有DV是擁有24/30/60fps 切換格式的話
不妨都開出來試試看看,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有時拿到30/60fps的機器時,一直在那差補差補成24fps就覺得好......累

所以能直接錄成24fps真的是很nice
這樣....

那以後手邊的DX鏡,也可以叫"電影鏡頭"啦.........

Kinoptik~閃邊啦!!
小弟目前用D50。

本來預計是等50張小朋友以內的FX DSLR。

可是看到D90可錄影這個功能(而且是直接APS-C的感光元件來攝影)。

說實在真的很令人心動,而且打亂了心中的一些想法。

其實幾年前,就一直很想買DV。但仔細想想DV對我來講除了使用率低之外,事後會去看的機率也很低。

加上之前買的DC可錄10鐘640*480的影片,但每次手持錄超過3分鐘個人就覺得煩了。

即使現在手上有一台SONY 硬碟式DV(公司財產),

我隨身攜帶近一個月來,錄最常的一段是我快一歲的兒子在家裡玩Wii(拳擊)也只有八分多鐘。

幾經思考後,我覺得相片這種東西;在未來數位相框更平價後一定會普及化。

相片的翻看的機會比影片來的多。

而影片這種東西,長時間來記錄日常生活的點滴。即使事後翻看絕對是無聊多於感動。

基於上述原因,小弟捨棄一般DC的方便性加上DSLR平價化後入手D50。

如果遇到特殊場合、節日,非得用DV不可是。再用租借的方式處理。

但D90將錄影功能整合到DSLR裡,雖然只有五分鐘,對我來講已綽綽有餘。

畢竟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畫面通常不太可能是長時間持續。
(如果精彩畫面很容易長時間出現,我想電影大概也沒人看了)

另外個人覺得,就算是專用型的DV。

手持拍攝變焦攝影時的自動對焦,其實也很容易讓人感覺頭暈。(或許是我手殘吧!!)

沒圖沒真相,以下是小弟目前手上的DSLR、DV及DC(這台DC也是公司財產)。(圖用手機拍的傷眼勿怪)
不知道這 720p 錄影是怎麼用這 cmos 感光元件的,與一般照像有不同嗎?如果 720p movie mode 使用一個小時就用去了 86400 frames。高度 movie mode 使用者用了一個月可能會有幾十或上百個小時的時間在錄影,這時 cmos 會不會老化?顏色會不會退化?這東東的 cmos 與一般 dv 的 ccd 設計上對壽命或顏色退化有那裡不同?

以後這 d90 的二手能接嗎?綜然只有二個月或三個月的很新中古機,你敢買嗎?二手價可能會很慘 ....... 想用可能只能買新的 ......

有沒有高手可以出來解答一下?
想到拍簽唱會時,
用70-300 VR,唱歌時可以錄影,

訪問時可以拍照,

一整個方便到不行,
有沒有人看到影片中D90有加把手,
是哪一種型號
真正顧家的男人
seva0419 wrote:
3.有人問到容量的問題,粗略算了一下:畫素1280*720*24fps = 22118400,也就是每秒22MB;一分鐘的話就1.3G多了;即使壓縮比率做到50%也要一分鐘0.6G以上,所以限制五分鐘很正常啦~~

哪有那麼誇張,影片的壓縮率是很高的,剛才找了硬碟裡一個656x480(奇怪的規格)的影片,1:33'41",也才702MB而已,一分鐘7.5MB,就算同樣的壓縮率好了,直接照畫素數推算的話1280x720應該也是一分鐘22.5MB而已,所以五分鐘大概才112.5MB,拍幾張RAW就不只了
實際上看影片檔大小要看資料流率,上面提到的那個影片是128kps(kB/sec),這算是比較差的,比較高畫質的如果用900kps的話,五分鐘大概270MB左右吧
Live long, and prosper!!
friven2002 wrote:
有沒有人看到影片中D...(恕刪)


之前有看到,是MD-D80
D700+24-70 F2.8+70-300 VR+ 20 F2.8 [url]http://www.flickr.com/photos/benson07
錢已經準備好了,D80也會準備脫手了........原因無它,就是因為DMOVIE!!跟很多大大的原因類似雷同.........
因為10月就要當新手爸爸啦..........
本已經預算花個三四萬在買台SONY的DV的.......現在可以省下來,又可以順便升級自己的DSLR.....很划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