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iroro wrote:惡劣環境下,就是見真...(恕刪)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頭為字D拓海那樣,更何況他那台車是改過的超強A86(當然最後還是要換啦...)即使技術真的很好的人, 也需要一定的器材才能拍出好相片現在有更好的選擇D3 & D700, N家人真是太幸福了~
針對在下所提的5點,再補充內容如下.1.以廣角端來看,Sigma的10-20mm相當於FF的15-30mm,與Nikon FF的14-24mm來比較.焦段只小輸1mm.但若以望遠端來看,拿80-400mm這顆來比較,APS-C是120-600mm這中間就差了200mm的焦段,差距不可謂不大!2.機身的重量或許沒差多少,但鏡頭的差異就很大了.以APS-C的50-150mm約等效於FF的70-200mm來看,這中間差了有500g左右(以Sigma的鏡頭來比較).重點是APS-C的重量體積較小的優勢,不是當初原廠說服玩家接受這種規格的說法之一嗎?即然玩家接受了這種規格,那原廠是不是該好好service這些用戶,多出些APS-C專用鏡呢?3.FF的畫質純淨度或許比APS-C好,但對大部份的玩家而言,不出大圖的話,這樣的差異真的是肉眼可辦?4.視野率的100%與否,一向是區別機身是不是專業機的指標之一,即然5萬的D300有這個功能,沒道理要花10萬的D700沒有吧.
c8631506 wrote:針對在下所提的5點,...(恕刪) 我個人覺得全片幅真的是奇摩子的問題, 值不值得就看個人了.雖然性能上有差, 但也像你說的, 小差而已. 只是每次焦段這樣一直X1.5, 說真的我個人奇摩子就不太爽. 比如20mm/F1.8, 明明用全幅就是有更廣更淺的景淺, X1.5後就要廣不廣的. 感覺得像是 "矮了一截". 個人感覺啦~
這好像又回歸APS-C與FF差異的討論了我想上FF並不是因為有FF才拍的好, 也並不只是奇摩子問題而是FF與APS-S之間的視角, 散景, 以及產生主觀的立體通透感差異當然雜訊問題是另一個FF的好處還有, 我要解放我的廣角端(我也有Canon EFS 10-22mm)1.5x或1.6x望遠端的對我影響不大(我不拍鳥)
rexone777 wrote:而是FF與APS-S之間的視角, 散景, 以及產生主觀的立體通透感差異-...(恕刪) 視透景深這些其實可以透過替代焦段來實現吧? 比如FF的50mm F2.8的感覺, 用35mm F2.8在x1.5的機器上是不是也產生相似的空間感呢?
weechia wrote:視透景深這些其實可以透過替代焦段來實現吧? 比如FF的50mm F2.8的感覺, 用35mm F2.8在x1.5的機器上是不是也產生相似的空間感呢?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誤解,35mm就是35mm,只是裁切成aps後的視角接近50mm的視角,但是他的空間感、物體的相對位置,其實都不太一樣你可以拿一顆超廣角、和一顆望遠鏡頭來比較 就會比較明顯把超廣角裁切成望遠鏡頭的視角,比較看看兩個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