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淡水拍的
完全手動拍照..
拍的不是很好
35MM/1.8G




請見笑
D3000+Kit18-55mm(DX)G.台北市中山北路市立美術館.








Ais200mm/f4老鏡入手測試照.不習慣如此長的焦段.無法手持拍攝.需上腳架.







今年第一次拍荷花,不過竟然是在對岸拍的.....
觀音的荷花一直沒機會去拍.....
D3000 + 18-135mm










Ais200mm/f4.測試照.街頭亂拍.濫芋充數.傷眼物怪.




Ais200mm/f4老鏡手動已經很累了.再加上長焦段又沒防手震.失敗率很高.不好玩!





濱海逸叟 wrote:
Ais200mm/f4老鏡手動已經很累了.再加上長焦段又沒防手震.失敗率很高.不好玩!


所以我才買了16-85 VR這顆有防手震的鏡頭,這是我女兒的心意,她說要送給我當父親節禮物
童言童語的聽來真的是很開心,但不好意思讓她出太多,我只好忍痛脫手防潮箱裡面的一些攝備

回歸正題,焦段200MM的安全快門要求真的滿高的,焦段85MM以上的鏡頭沒有VR的真的不要買會比較好,即使有大光圈,因為一旦要縮光圈拍的時候,就得要拉高ISO提高快門速度,不然就是要有VR防手震這個功能,再沒有就是只能上腳架了,如果ISO拉不高,又沒防手震,也不能上腳架的話,就只能靠良好的光線了,再沒有,就不要拍了吧!再拍只是徒增傷悲。

跌入這個泥坑也已經快三年了,只有一件事不吐不快,真的千萬不要完全相信什麼C/P值的,我覺得真的要看自己到底喜歡拍攝什麼題材和習慣用的焦段,還有準備多少的預算來買攝備,一路走來,我的鏡頭來來去去,但實際上回顧自己拍攝的題材和焦段,最後讓我想定下來的竟然不是全幅也不是鏡皇24-70,而是D300+16-85+50MM 1.8G+SB-600這樣的組合

我已經繳了不少補習費,不過說實在的,如果我沒去用過那些攝備的話,我又怎會知道那些攝備合用不合用呢?真的滿矛盾的,但如果現有的攝備已經能滿足您的拍攝所需的話,就不要手癢,去看人或聽人說那個不錯,那個很棒

還沒跌入泥坑時,常聽到人說:「看不出來是幸福的!」;剛入門時聽人說:「這只是敗的開始」;走到這裡不禁想罵,這那是坑啊?簡直是無底洞

常聽人說一次到位,直接攻頂,我覺得每個人的頂都不相同吧!要一次到位也滿難的,總之呢!當您發現您的攝備已經能滿足您的時候,有些很毒的真的沒事、沒銀彈,千萬別好奇去摸或去看,不然就

分享個一張相片,有興趣可以猜猜看,是CMOS的D300還是P300還是CCD的D3000拍的,亦或是那顆鏡頭拍的?


希望大家都是幸福的!祝大家都幸福哦!
D3000 + 40㎜

原來花裡有好多星星丫~~~應該要架腳來拍 才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 =



租3000 wrote:
所以我才買了16-8...(恕刪)


謝謝分享!真是有感而發.句句都是經驗談.
我想追尋的過程都是成長的養分.沒有白走的路.
雖然說知足常樂.但在行有餘力時.也不忘在追尋更高境界.

我猜是D3000拍的.因為這裡是D3000大樓.哪顆鏡頭我不熟.猜不到!

濱海逸叟 wrote:
謝謝分享!真是有感而...(恕刪)


恭喜您!您是屬於幸福的

坦白說,那張是後製過後的,是外甥的生日蛋糕,因為已經用D3000+18-70+SB-600拍過好幾次了,所以這次上場的是D300+18-70+SB-600,18-70是顆好鏡頭,發色算是鮮豔的了,但比起16-85就是淡了些,在D3000發色鮮豔的CCD感光元件下,感覺不出來是淡的,但在D300的CMOS感光元件下,18-70硬是比50MM 1.8G還來得淡,而且D300畫素有提高,放大檢視後,感覺有些鬆散,所以興起了買16-85的念頭。

貴有貴的價值,且要付出代價的,但出門的鏡頭尤三顆減少為二顆,重量減輕,畫質也提高,我想這是值得的,入手16-85的第一天就去駁二特區試鏡頭,真的是一整個滿意,16-85在APSC下,幾乎不用換鏡頭就可以一鏡到底,尤其室內不能打閃燈的情況下,VR防手震功能真的無法否認是一個非常棒的功能,在光線不良的室內,拍靜物的時候沒有防手震的鏡頭和有防手震的鏡頭真的就有差了。
所以賣了18-70&85MM 1.8G買這二顆我一點也不後悔。弦外之音:本來想再貼一些上AF-S 28MM 1.8G這顆N鍍膜的,但考慮實用性,我還是買了16-85這顆。

目前個人有用過NIKON有防手震的鏡頭中,畫質不錯接近定焦鏡的除了Jason大常用來拍鐵鳥的70-300 VR外,就是16-85 VR這顆,所以我現在只有16-85 VR和50MM1.8G這兩顆鏡頭了,這樣的組合也夠我拍了。
分享三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