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一囬答你的問題:感謝各位大大的詳細講解,感覺用A模式可能是比較方便的。但是自己也會多嘗試使用M模式。回應:A模式是不錯啦,可以控制景深,M模式在高階玩法會更靈活多變。小弟的理解不知道是否正確,M模式時依然需要調整光圈快門到背景光 +- EV 0. 保證背景的曝光,然後再測主體用TTL直接補主體光。回應:不全是,我說的方法不是任何場景都使用。剩下的容我給你先講講測光再解析可以嘛~哈哈。相機測光模式:A:矩陣模式,適合大多數場景,相機自動將鏡頭畫面覆蓋區域分成若干區進行分析,并給出平均的曝光值。B:重點模式,只對局部面積進行分析,給出該面積的平均曝光值。C:點測光,只對很細微的位置進行分析,給出該位置的曝光值。這是通常相機都具備的測光模式,究竟要使用那一直要看具體情况。順光情况下使用A模式拍風景和人像均不會有問題,因爲順光情况下光綫照到人和景物的强度相差不會太大,平均值算出來就可以啦。逆光情况下使用A模式測光拍人像通常會拍出大黑面,因爲這時候人物背後的光綫太强而人物面部太暗,相機的CMOS的容寬有限在平均值后只能確保背景曝光正常,但如果背景正常就說明人不正常啦因爲人的面部本來就比背景暗,所以逆光不使用任何補光拍人應該使用點測光模式對人面部進行測光,不用管背景曝光。B模式可以用在舞臺,追光燈打亮的位置進行重點測光。測光模式和相機模式的聯繫:相機模式不管設定在A檔 S檔 P檔 或M檔都可以選擇不同的測光模式,有人説M檔不能測光,這說話是錯誤的不管任何模式,相機自身的測光系統都會按你設置的測光模式進行工作,并將結果顯示在取景器上。這也是爲什麽M模式在取景時,下方的EV曝光指示一直在變化,原因是測光系統在工作,一般默認中央對焦點爲測光點,如果在M模式下設置爲點測光,請將相機中心點對著天空和対著樹蔭你就能看到EV指示的變化,變化值是測光系統反映這兩點EV值的不同,其他測光模式也是這樣。所以通常我們説的測光指示相機系統人爲地給出一組參數壤我們拍照,但相機并不能完全記錄我們看到的內容,在拍攝時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主題進行取捨,這個就是曝光。曝光并不是説要把我們看到的東西全拍下來,而是把我們想表達的內容拍出來,這就是攝影的魅力拍到的不等于你看到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樣的藍天使用同一樣的器材,有人拍到深藍色有人拍到淺藍色,這就是曝光的選擇不同。假設大家都使用相機M模式和點測光拍攝,首先対天空點測光,拍成深藍色的人調整光驅和快門值令到EV指示器在-1EV的位置拍攝,這樣藍天的曝光比正常低一檔,淺藍色的天空就變成深藍色,相反如果令EV指示器停留+1EV拍出就是淺藍色天空。所以使用M模式曝光的選擇全在乎你自己的拍攝意念,一切都掌握在你手中。(M模式本來就是創作模式)這裏引入閃光燈的使用情况:補光:光綫不足情况下補充光綫壓光:改變現場光的强弱,在確保人物曝光正常下改變背景亮度調整色溫:利用閃燈可以調整色溫,製作不同的特別效果改變光綫方向:你不能改變太陽光的方向,但你能通過改變閃燈的位置和使用多燈改變人造光綫的方向不管你用什麽相機模式拍攝,如果要TTL補充主體的光綫測光都應該只針對背景去測,但補光要到什麽程度可以看你的需要(可以通過調整ttl的+—EV控制主體明暗)。這一張是落日人像TTL補光照,唯一缺點是沒離机閃不够立體。你的餘下問題回應如果背景暗的話,拍攝時快門依然可能像沒有用閃光一樣會很慢了哦?比如室內光線補強的話快門一樣需要到1/2 1/4來保證背景曝光了?這個簡單,我給一張我在陰暗下拍到的人像給你看。照片不是在晚上拍得,是陰天在草地上拍得,本來背景的天色就很陰暗我將快門速度提高到1/160,再將光圈調到F16用TTL模式直射拍攝。看圖片你應該明白了吧,閃光燈対照亮眼前的主體有效但遠方的景物它是無法照亮的。(這也不是絕對,如果你用很多閃燈或者相機B門再到背景去打閃燈就可以啦)請記著閃燈的光綫是由近緻遠地衰减,所以遠方物體是吃不到光得。人們常說快門速度低就必須要打閃燈,這只是対拍攝主體單一幷且在一定範圍以內,比如室內人像如果不開閃燈可能快門速度太低拍糊了。外閃最遠工作距離能有幾十米遠,但請記住他只能照亮一個點而不是整個面,而且只要光綫照到一個不透明物體上就會被吸收和反射。應該很好理解了吧,爲什麽拍攝夜景不打閃燈而是用三腳架,你能用閃燈閃亮遠處的大樓嗎?弱光環境下拍人像如果只考慮人像清晰,你可以使用M檔加任何光圈快門組合配合TTL即可確保人物曝光,只是你只想拍到人的周圍全黑嗎,如果不想可以做的首先是調整鏡頭光圈到最大值,接著選擇一個你可以手持的快門速度,如果這時配合TTL拍到人物正常背景還是黑暗,那麽只有再提高相機ISO去吸收現場光綫,弱光效果仍然不理想你只能選擇將相機放置在三脚架并進一步降低快門速度拍攝。室內拍攝的閃燈應該很好用,特別拍人像使用跳燈不但可以補充到人像的光綫而且連環境光都可以補充。想想爲什麽?因爲室內空間有限,人離開墻壁并不會太遠使用跳燈首先將光綫反射到天花,將點光源擴大到一個面再反射出去就可以照亮人和背景。室內人像補光時対背景測光稍微欠一點,應爲墻壁會吃到閃光,如果不注意的背景回過曝。另外最后的問題如果大跳燈的話以上方式一樣適用麼?跳燈在室內是最優選擇,記得選擇白色天花并計算好角度,3米以下樓高1EV左右使用TTL模式就可以啦。寫這麽多挺累的,希望你明白。
ewingsu wrote:逐一囬答你的問題:感...(恕刪) 真的是萬分感謝ewingsu大大的回覆當然以及其他大大得回覆。寫得又詳細也很清楚,真是讓我很感動。看了您得文幾遍,心裡清晰了很多,自己會多嘗試,多體會,路漫漫
補充一下,戶外直打補光的時侯,用M mode針對背景曝光,閃燈切換在TTL是很正確的補光方式但是,還是得注意一下拍攝的主體有沒有在閃燈的工作範圍內有時候,光圈開太大,人站的太近,閃燈TTL已經調整到最小出力了還是會過曝的看一下紅色圈起來的部分,你的拍攝對象有落在這個距離嗎?如果沒有,調整一下光圈,讓這個範圍改變,直到主體有在範圍內,超出這個範圍TTL也沒辦法如果調整光圈之後,快門速度會變太慢的話,就只好提高感光度了另外就是正確的對焦,如果你對焦點放到後面去,即時主體在景深範圍內也會曝光過度,nikon的i-ttl會根據鏡頭回傳回來的距離資訊來調整閃燈TTL的所以,正確的對焦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這樣做還是有些微的差異,可以善用閃燈的加減光的功能拍完一張之後,很快速的地用這兩個鍵修正閃燈出力,達到微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