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上都是MIJ的鏡頭
sigma 10-20mm
sigma 24mm/f1.8
sigma 24-70mm/f2.8
nikon 35mm/f2D
nikon 50mm/f1.4D
nikon 80-200mm/f2.8D
nikon 85mm/f1.4D
上面沒有一個超過30000的鏡頭.看樣子要買MIJ也不是很難.
手頭 MIJ 的有:
AF-S 24-70mm f/2.8G N
AF-S 105mm f/2.8G VR N Micro
AF-S 300mm f/4D

MIC 的有:
AF-S 50mm f/1.4G
DENON 3801, NIKON D800E, SONY CX700, KHS T2...
MIJ:
AF-S 17-35mm F2.8D
AF-S VR 70-200mm F2.8G
AF 24-85mm F2.8-4D
AF-S VR 500mm F4G

MIC:
AF-S DX 18-70mm F3.5-4.5G
AF 50mm F1.8D

MIJ 跟 MIC 都好用啦! 如果 AF-S VR 200-400mm F4G 搬到 China 去生產, 新品賣 100k, 我會二話不說去買一管來玩玩~~~
我的NIKON 85mm F1.4D和TAMRON 17-50 F2.8 產地都是日本!!!
冏!
產地真的很重要















我所有的迷片只收MIJ的 XD
但也只有迷片跟名產會很重產地,其他的還是看實品......

MIJ的鏡頭我這邊有
sigma 150 marco f2.8
sigma 30 f1.4
小灰五<==個人覺得不看畫質和全幅的邊角失光,小灰五是個人覺得最好看最細緻的鏡頭,雖然這頭銜好像沒啥意義>"<
我手上鏡頭也是MIJ的耶! 應該不難吧!
Nikkor
35 F2D
85 F1.8D
24-70 F2.8 N

Tokina
12-24 F4

除了Nikkor 24-70, 其餘都在一萬元上下
yumin0425 wrote:
管不管他是MIJ的
品質好就可以了
因為MIJ的神話已經不如從前了

MIJ品質好? 我只知道日本人工貴, 一個當三個用.
我買過的Nikon MIJ鏡皇, 都是有入塵的, 東挑西挑, 最後只能認命.
反而Nikon 泰國製鏡頭, 乾乾淨淨, 沒有塵點.




雖然canon的一些淺在問題很多,但別忘了這是因為他的客群同樣也多的關係
,比例上就跟著多了起來,也許各位網路上看得很多,但那只能說在實際購買
人當中的一部分


有人說到日本雜誌評比

派遣人員的問題,雜誌以推論的語氣去質疑,然無塵室的情形我第一次聽過,
一家最賺錢的公司應不至於悽慘成這樣吧...


不可否認的是,canon用料上確實很會跟消費者計較,但不用給他MIJ太大的光環
,聰明的消費者是先看表現再看價錢,最後再看產地
yumin0425 wrote:
我在日本的經濟雜誌上看到說
為什麼Canon的相機的問題率這麼高???
裡面就很明白的指出說
Canon在日本製照的相機(也包含鏡頭)
的品管很草率
用的是派遣的員工來組裝



這個情況跟Made in USA是差不多的. 很多Made in USA的東西事實上都是非法移民在血汗工廠裡製造的, 其製造和品管跟第三世界無異, 甚至更差.

日本的工廠派遣員工絕大部份是他們百年前移民到南美的同胞, 現在回流到日本做粗活. 這些人不具日本國籍, 所以不是永久員工, 而是簽約的派遣員工. 其製造和品管素質接近南美, 而非日本. 這種情況這幾年在日本工業界裡也是有相當大的辯論存在, 因為連Toyota也開始有品管問題的增加. 但因日本工資太高, 使用南美來的派遣員工仍然是會繼續下去的.
數位鏡皇 17-55mm F2.8 也是 MIJ 的.

期待哪天會出有 VR 版本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