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3803 wrote:白天用的到嗎??若是...(恕刪) 不一樣設計需求!雖然 24 1.4G的光芒也是美輪美奐,但是他是專門針對大光圈下就具有相當有優秀畫質!一但縮光圈來求景深的照片,那個1.4光圈就無用,但VR可以提供成功率與減少影像晃動程度,所以不太一樣!黑面大淺景深版Nikon AF-S 24mm/f1.4G 嘗鮮感想jlk1229兄[開箱] Nikkor AF-S 24mm / 1.4G (首頁更新開箱)看起來是多用,但是縮光圈之後,不靠腳架很難避免手振!
R6.2 wrote:測試VR的照片建議還...(恕刪) 這部分意義不大!因為相機終究還是拿在我手上,所以運鏡穩不穩其實關鍵還是在我身上,不是鏡頭.......我只要把成功的照片多post幾張,拍壞的都藏起來,或是故意在VR On時偷架腳架,在VR Off時偷打噴嚏,還不是一樣可以影響結論?所以我只能說,那天測試時的照片,除了2s那次有拍了三張並取其中最好的一次結果之外,其他幾個設定都是所見及所得,懶得重新多拍之後看結果。因此整個測試的結果是在告訴大家,靠著VR的幫助連2s、3s這種長曝也有拍得清楚的機會,但當VR off時,老實說縱使拍一百張也很難成功半次........我想,光是「能」與「不能」之間的差別,就已經讓這顆鏡頭的存在有價值了!至於大家相不相信我post出來的照片?well.......其實你們不必太相信我,自己去弄一顆16-35 f4G來拍拍就知,不是嗎?
大大,想問一個比較少人關心的問題...這鏡頭拍起人像來, 顏色會不會太濃?手頭上的Tamron A05, 發色有點濃, 對比很高, 不太適合拍人不知16-35VR是不是一樣?另外, 大大有沒有配搭過自家CPLII?會不會有明顯暗角?先謝過~
2ming wrote:大大, 想問一個比較...(恕刪) 迄今為止我還沒有機會拿此鏡頭拍人像,且平常愛拍的是風景且口味喜好偏重,因此恐怕鑑識標準會跟您差很多,有機會再試試。至於CPL,目前我手上唯一的77mm CPL是Marumi出的DHG超薄濾鏡,所以只能就手上現有的行頭拿家裡的牆壁隨便拍一下提供參考了(偷懶之故手動模式沒有特別對焦就拍下了,請不要理會照片內容與清晰問題,直接看暗角的狀況吧!)以下照片全都是暗角補償完全關閉狀況下拍攝:16mm端,CPL 有,F/416mm端,CPL 無,F/435mm端,CPL 有,F/435mm端,CPL 無,F/4從照片中看得出最廣角端時光圈全開,多少還是有暗角狀況存在,但是比較CPL有、無的照片之後我個人是看不太出有啥明顯的差異,因此推估至少超薄型CPL的存在,是不會影響邊角進光量的。35mm端的狀況一如預期,暗角問題非常輕微.......
貼幾張昨晚隨手在路邊亂拍的幾張照片,看看16-35 VR的夜間表現到底怎樣.......焦距18mm,VR On,1/30s,F/4,ISO 640我個人是覺得,只要不要放在最廣的16mm端,其實變形的程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或許是個人容忍度比較高吧?第二張照片就比較扯了,基本上這是用長達1秒鐘的快門拍車流的照片,完全沒有使用腳架,但是我有將持鏡的左手肘抵在路邊的消防栓上面當作穩固支撐,如果是完全懸空可能不會有辦法撐得這麼穩........焦距27mm,VR On,1s,F/11,ISO 200局部放大照片中央偏左側、市民大道橋下新光華商場入口處旁邊的店家招牌到100%的大小,發現.......招牌上面的文字竟然還是清晰可辨!老實說我自己回家後打開照片來看時也愣住,這種穩定性實在是太誇張了(注意,這是27mm時拍攝的,正常狀況下安全快門應該是1/30s才對喔!)print screen一下ViewNX的畫面讓大家瞭解當時的參數...我只能說,16-35 VR顛覆了我對「街拍」的定義涵蓋範圍,看來以後連拍車軌或是星芒,都可以不靠腳架了呀
SElephant wrote:這部分意義不大!因為...(恕刪) VR成功的機率關係到VR的實用性1/100~1/10的成功率都不具實用性, 你大概不會為了一個view而猛拍10張以上但是有1/2~1/3的成功率,實用性就大幅增加如果是刻意偽造成功率,那就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了.雖然他沒有大光圈的營造感與鏡頭素質稍差,但從展示片看起來VR進步很多,大概1/10秒~1/15都有很大成功機會,若再配合單腳架,快門速度還可以再往下降,這對旅行的使用大大增加方便性如不是刻意講究畫質的話,這一顆鏡頭的實用性好上其他鏡頭很多~~
jasonli wrote:VR成功的機率關係到...(恕刪) 很多人都在以訛傳訛的狀況下,誤以為這顆鏡頭畫質不好,或甚至光圈大就是好的概念被灌太多,以為鏡頭的畫質表現跟光圈一定成正比.......但請注意,它只是跟其他同價位或是更昂貴的鏡皇或定焦鏡比起來,畫質表現不如預期,但是如果要拿普通一點的同焦段變焦鏡跟它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喔!
廣角VR和高ISO機身一直都有人用常態的應用來說不需要(畫質優先), 不過就某些人來說就很重要,個人喜歡旅行, 常常到西方國家的大教堂或是博物館, 大多不能使用腳架和閃燈,這時候的廣角VR加上高ISO就成了能不能拍到的關鍵了,誰願意拍個美輪美奐的大教堂內部全景用到F1.4? 沒有足夠景深的教堂內部藝術拍了也沒有太大用處.個人就很期待廣角VR鏡頭, 只不過16~35 f4G我還沒有買, 之前看對比圖片大小和24~70/2.8差不了太多,這讓我對便攜性有點顧慮, 也許去看看實際鏡頭會改變想法也說不定.24/1.4G則又是廣角的另一個應用範圍了, 需要弱光拍攝(尤其是人文), 大光圈廣角也有其不可取代的魅力.我就想在五月份到倫敦街拍前買入這個鏡頭. (眼力不行, 已經放棄徠卡的人文夜拍, 還得用回AF的Nikon)Nikon先前出的這兩個新鏡頭, 其實都挺著眼於攝影的實用性, 出得有理, 尤其16~35/4 VR出得太有意思了,我想Canon以後一定會跟進, 至於價格貴則又是另一回事了, Canon, Nikon, Leica的最新鏡頭都貴死人,喜歡好鏡頭又子彈不足的人, 也只能努力多賺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