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ender00323 wrote:你沒開抑制雜訊吧?還...(恕刪) 有呀,一開始買來我就有打開,那像功能叫"減低高ISO雜訊"顧名思義只在高ISO才會有效果,我也有看到相關書籍有提到,D90在ISO800以上才會有效果,所以跟我今天提到的低ISO時,即使打開此功能,應該是也不會有減輕雜訊的效果吧,謝謝您的告知^^
raymanbox5956 wrote:2. kaorss大提到說ISO200畫質是最佳,但以小弟的實驗比較來看,在最低ISO L1.0純淨度比ISO 200來的好,ISO200以100%檢視,就有看雜訊出現,相較在 ISO L1.0 可以說是沒什麼雜訊....(恕刪) D90的原生ISO最低是200用ISO L1.0拍攝看到的畫面,其實是將ISO200加1EV拍攝後,利用晶片降1EV後的畫面所以你看到的暗部,其實原本沒那麼暗(雜訊當然比較低)ISO L1.0的缺點是減損亮部細節,但在反差不大的情況下,這是不影響的
我從 D40x -> D80 -> D300s 也是感覺顆粒狀很明顯....可能是感光元件 CCD -> CMOS 的差異吧!之前 D40x -> D80 覺得沒差很多,只是 D80 顏色沒那麼鮮豔...換成 D300s 後拍沒幾張就和開版大大發現一樣的問題....總覺得顆粒感比舊機明顯但是提高 ISO 時,畫質衰退的情形比較好,不像 D80...iso 800就快受不了.....正在適應中.....等中樂透再上 FF 機...
我的D90 iso200 ,ADL-off, Nikon 50mm F1.8 拍出來的皮膚真令人傷心,起初我只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技術不好,原本一個漂亮的小姐被拍成皮膚髒髒的, 多拍幾張後發現相同的問題。請教各大大有辦法解決嗎?
以前使用低ISO時,會盡可能用ISO 100但現在除非溪瀑或拍夜景不然都是使用原生值ISO 200兩者雜訊差距不大,但反差寬容度200會比100好一些畢竟不是常常放到100%在看圖減少畫面糊掉的機率與避免死白或失去細節感覺還是比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