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390 跟Nikon D3100的抉擇


Yushiky wrote:
小弟的印象中很就沒有...(恕刪)


18-70 新品價$6480 二手價約2K
55-200 新品價$7880 二手價約3.5K~4K
Yushiky wrote:
小弟的印象中很就沒有...(恕刪)

什麼!!!?
為什麼之前看kit鏡頭 18-105的網拍都破半價
難道過半價的都被識貨的先掃過去了
大大通常在哪看的阿?
還是這顆比較特殊...............??
A33 跟 D3100 就不用比了

當然是選 D3100

個人偏好 nikon 的成像
sony 的鏡頭比nikon 少,二手貨也一樣,至於A33 A55 半反光鏡機種,半反光鏡已經出現用酒精擦後損壞的案例,而使用EVF(Electronic Viewfinder 电子取景器) 也造成在快速移動的目標,較難追蹤目標,這是因為快門結束後,到重新取得觀景窗畫面的延遲太長,除非連拍時目標物以慢速度移動(或焦平面不動),否則較難追焦。

A33 A55錄影過熱,就不必在說了。

Sony 防手震做在機身上是優點,但是也帶來潛在的缺點,它同時造成感光元件散熱不易。
Nikon 以前也導入電子快門,後來也沒用了,新的技術,還是要大規模使用後,才知道合不合用

買相機,還是自已到店家去測測比較實在,像有位朋友本來說要買Canon 550D,結果到了店家 也請店家拿D90和550D給他玩玩,最後買的是D90 .......

支援錄影全時AF A390有嗎??
D3100有我覺得超好用比一般DV拍的讚好多但SIGMA目前的沒支援要開發更新韌體
但我覺得KIT鏡拍的就很棒了
13個海盜 wrote:
sony 的鏡頭比n...(恕刪)

雖然說"可換鏡頭相機"的特色就是可換鏡頭
但是一直說鏡頭比某某家少又有何意義??
如果只講可以AF的鏡頭,SIGMA,Tokina,TARMON也都有出Sony接環、Nikon接環、Canon接環
Sony有G鏡、蔡頭,Nikon高階鏡、Canon L紅圈圈
說實在的,上面加一加,每一家鏡頭少說也有30支,請問各位有幾支??

如果鏡頭多是好事,那為什麼大三元、小三元只要各三支??
因為,只要焦段適合、光圈適合(取決於價錢......),那其實只要三支變焦鏡就能應付90%的拍照需求
那麼多的鏡頭,只是提供自己努力賺錢的標的物......
況且買Sony機身的買不起蔡頭、G鏡,Canon的買不起L紅圈圈然後改買SIGMA,Tokina,TARMON鏡的比比皆是
因為我家的Sony就買不起小菜頭......只能用A16......

回歸主題
在數位時代,Sony(或是你跟我一樣認為Alpha系統應該是Minolta)跟Nikon、Canon的差別在於他有機身防手震
以及更實用的LiveView系統
縱使這個防手震系統可能導致散熱不良減少錄影時間,
但是很抱歉,Sony的錄影實用性還是高於N、C兩家(A33/55)
以樓主的需求,A33或是A550/580應該比D3100好,而D3100又比A390稍好一點
但是如果是從DC過來的,那Sony的LiveView也比N、C兩家的實用性高
不要說OVF多大多明亮,APS的機種OVF是能多大??就算是FF機的也不可能比機背的三吋螢幕大......
現在數位機一天出去卯起來拍一顆電池可以拍1000張
看那個小小的ViewFinder看到臉快抽筋,那為什麼不看機背的三吋LCD??

A390雙KIT VS D3100單KIT,那我會選D3100
如果A580/A33單鏡 VS D3100單鏡,那我會選A580/A33,
錄影不想MF的選A33,覺得沒差的選A580
一方面是現實SONY買鏡頭或機身還是有些店家等限制,而且價位不會像其他家有比價空間,雖然也減少比價時間,但就是比較沒有彈性。

二方面主要是各副廠給SONY用的鏡頭貨源還不是如CN 貨多,而且也陸續發生有些像SIGMA有些鏡頭對於A55是全面性而非個案支援問題!鏡頭是選擇多而不是因為要全買起來,最好還是要有高中低與各副廠支援!
不過,影響副廠最大還是NIKON,在2006年開始推出無機身馬達之後,各副廠也不得不照著辦!



在來SONY這次A33/A55觀念和LV一樣想法,都是要能用到相位對焦來達到錄影高速對焦,但也因此疏忽DSLR對比度對焦性能進步,在同批A580等機種是需要對比度對焦性能,但連支援錄影自動對焦還沒有。
NIKON雖然在錄影自動對焦技術還沒達到SONY那樣快境界,但可以看到是NIKON是對比對焦和相位對焦性能技術都是一同在進步,和SONY都是利用結構達成相位對焦而進步。



簡明講,當SONY用另外感光元件達到還可以用到相位對焦性能,等到後來綠影時候還是得回來同樣感光元件這部份!

在利用另一種結構變化,達成錄影也可以運用相位對焦方式,但也相同讓另外一批傳統結構的錄影失去自動對焦支援進步!

而機身防手震少了光學上設計難題與通用便宜,但也產生一些問題,以後續發展來說還是比鏡頭防手震有較多限制空間!

是呀,選擇多不代表要全買
但是常用的不就那幾個焦段??等效定焦50、85、135
等效變焦28-70、70-200,再加個光圈變化(F2.8恆定、F4恆定)
就是我說的大三元、小三元,焦段可以應付90%的攝影需求
再加上等效50、85、135的定焦大光圈,如果再下去還有Marco鏡等等就先不講了
也是九支鏡頭就搞定了......
當然這是一大筆錢,如果Sony的用戶都去買G的大小三元,蔡頭的定焦
包準需要努力工作很長一段時間......

還是您認為在NIKON、CANON兩家的三元鏡除了分光圈大小外,還要分有防手震跟無防手震的......
這樣選擇的確是比Sony多,因為Sony只需要選沒鏡頭防手震的就可以了
選擇較少,但是該有的都有就好啦
反正那麼多選擇我也只買得起便宜的

BTW,我家是因為Minolta而不是Sony才進入Alpha系統的,Minolta的G鏡貴雖貴,也是很猛的
更不要說蔡頭了,當然,我都沒有
只能當作努力工作的目標......
既然你是預算先決的人, 且沒有鏡頭包袱, 又不打算升級
Sony A550(二手, 大約半年的品項) + 雙鏡(or三鏡) 不會超過 25K ---沒錄影
A33Kit ---- 23K 搞定 --- 有錄影
Cannon 550D(二手) ----有錄影
有一點差別是, Sony 是機身馬達, 所以鏡頭相對便宜
D3100 機身無馬達, 所以相比之下鏡頭會比較貴
這些都是從預算來做考量, 也是CP值最高的選項
因為也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 講一堆規格比較只會更困擾
所以從初學者及預算的角度出發, 給您參考

如果你還是要拿A390 vs D3100, 那還是買D3100就好了
acky wrote:
如果你還是要拿A390 vs D3100, 那還是買D3100就好了...(恕刪)

+1, A390 同梯對手應是D300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