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小弟又有事請教..(有圖)

這張氣氛很好啊,
什麼都不用調, 就這樣。

至於有些網友說要提高iso,
其實對提高明亮度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因為iso提高,快門(若用光圈先決)頂多變快,
還是一樣的。

而且這張也不算高反差,
(拍夕陽或逆光才是)
不必用點測就可以拍得很順手了。
這種一直變動的場景,
單移測光點就錯失許多良機了。

再一次, 你這張的fu不錯喔,
光影也很好,再亮下去毀了它的 “夜市” 味了。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diffusionless wrote:
樓主:有幾個方向要注...(恕刪)


我發現你diffusionless很熱心耶,不管問題再如何,你都很正經地回答~每次看到有人很詳細地回答問題時,總是看到你耶~

我補充一點:

如果現場反差太大(亮部與暗部差太大,例如對著站在窗戶旁的人拍照時,窗外就是非常亮的亮部,而人臉就變成非常暗的暗部)時,不管是暗部或亮部都不可能同時掌握住細節時( 加權測光就不適合使用),那就看你覺得是暗部重要,還是亮部重要,並以"點測光"對著暗部或亮部作測光,以他為基準~

也就是說,以暗部為基準時,亮部很定會過度曝光,而看不到亮部的細節,但為了要將暗部的細節拍清楚,亮部只好犧牲了~對著站在窗戶旁的人拍照時,窗外的部分就讓他過曝吧,畢竟主體是人像~

如果亮部與暗部都要掌握時,對著站在窗戶旁的人拍照時,窗外天空的雲朵細節會不清楚,人臉也暗暗的看不清楚....>失敗的照片

也就是說,有時候過曝不見得一定不好~

換言之,版主的問題可能是出在他使用了"加權測光",而現場的暗部(地板)與亮部(鹹酥雞)差異非常大,以至於相機自動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但這樣鹹酥雞就顯得太暗了,而地板的暗部卻沒有全黑,但地板沒全黑並沒有幫助

此時,使用點測光,針對要拍攝的主體作測光,讓主體的曝光更好,而周圍不重要的"背景"過暗就算了~

因此,我相信應該不是調曝光補償就能照出讓人滿意的照片~因為曝光補償會讓整個畫面同時都太亮或太暗

也就是說,若調高曝光補償時,地板會顯得太亮,反而看起來很怪....

有很多攝影朋友對於測光都很仔細,都有一套很好的方法.

哪像我對測光就懶得很,拍了很久的照片了,從來不會去管它甚麼測光方式,才不管它甚麼點測,多區評價,加權,中央偏重或測亮部還是測暗部....以前底片機,一律只拿一片灰布放在鏡頭面測一測就拍了,從來不作曝光補償或包圍曝光.

數位相機就更簡單了,連測灰布都免了,先拍一張後,就轉到M模式,依剛才那張的曝光情形明暗度去增減快門速度,通常最多第3張就能得到想要的曝光值照片了.
魯獅相簿

白頭 wrote:
不過我覺得這張圖這樣還滿友FU的說!...(恕刪)


我也覺得暗的蠻有fu的
哇!!

現在才發現很多熱心的前輩 指導指點







小弟要更努力研究才行!!!





小弟的測光法跟魯獅大很像~
只不過小弟常沒帶灰布,都是用自己的手背或是手心在測光(當然要加一點EV),

以前用FM3a時,有一位阿伯教的啦

現在數位機有Histogram可以看又更方便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