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1215 wrote:
D200不如用S5P...(恕刪)


我看網拍的S5PRO怎都好貴.......
找d90吧,dcview現在一堆在賣,最便宜的14000上下就有,不過上週我剛收一台d300,只能說百位數的機身手感還是有差。
D200蠻好用的。操作手感以後換d300"700"800也不會差太多
Iso是比較低。1600就雜雜了這點有多爬文即看的出來。
本身我也是新手直上d200
可是我不後悔^_^

想要分享你的相簿嗎?你可以將這個連結給親朋好友: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17777284906416.97006.100000224401442&type=3&l=9008b9d1bd

我的d200作品(右下有攝影條件)

加油^_^
出國玩如果大部分拍照都在白天, D200是極佳的選擇. D200的CCD會讓人懷念不是沒有道理的, 它的色彩我覺得比D300s/D700的CMOS還好.

S5 Pro主要是人像膚色和室內鎢絲燈的白平衡矯正比D200好, 然而在白天室外風景, S5 Pro的顏色並無法比D200佔多少便宜, 解析度也較D200差.

Sony A700的高ISO雜訊處理強過D200, 如果你打算夜景拍得多, D200不是很好的選擇.

我D200, D700, S5 Pro, A700都用得很多, 以上的心得供你參考.

舊機沒什麼不好的. 我DSLR用這麼多年來有個感慨, 高ISO雜訊處理是真的進步神速, 但顏色的詮釋反倒有今不如昔的感覺, 至少我在Canon, Fuji, Nikon, Olympus身上都看到了這點現象.
樓主跟我一樣也是想找一台D200,在這邊跟您分享一下
我是從D3000換到D200(算升級吧?)
其實會升級D200的原因是這台相機的手感以及不用透過螢幕就可以更改參數的方便性
當然最重要的是支援手動鏡測光
但是似乎在板上也有聽說D200的電力問題(我想等到這幾天我拿到D200,再跟您分享
樓主感覺聽起來是旅遊紀錄的需求
應該還是求輕巧 方便就好
畢竟現在較入門的單反或微單眼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拙見!請樓主參考
D200也仍服役中
韌體更新到2.01
ISO與自動色溫有提升
對我已足夠用,真的是接近傳統單眼特色
因我還有NEX5可作互補

如要強大數位功能,錄影、高ISO
一機到底,那就要考慮喔!

楓晴燐 wrote:
其實會升級D200的原因是這台相機的手感以及不用透過螢幕就可以更改參數的方便性
當然最重要的是支援手動鏡測光...(恕刪)


我是位習慣後製用者,因此不管什麼相機,數位相機、單眼數位相機,或者沒有支援存取raw檔功能,我一概會手癢,一邊看圖,一邊稍作簡單調整。因此什麼老、舊相機,高、低階相機,大、小片幅,顏色美、醜,個人都覺得沒差。比較有影響的大概就是高iso抑制效果及機身性能。高iso雜訊可以用軟體改善,D200雖然老舊了些,但機身性能不錯,尤其支援手動鏡測光,真的很方便。

若是不要求機身性能,其實輕便是旅遊較佳的選擇,D200真的有點重量,而且真的很耗電。若不玩後製,建議盡量買新出的相機囉!
深深愛上鋼管..

lioufancy wrote:
D200也仍服役中韌...(恕刪)


請問大大所謂接近傳統單眼的特色
是指發色接近底片嗎?
cliffyei wrote:
D200 是"舊機身"並不代表就是"不好用",大家不要用這麼主觀的立場去看它的新舊
而是攝影者本身據備者什麼條件吧!!...(恕刪)

我看來看去,沒看到誰說「D200不好」!
重點是樓主的預算有兩萬,而兩萬左右的二手相機+二手鏡頭有很多選擇會比二手D200「更好」!
(D5100 , D5000 , 550D , 500D...)
中階機身有它的好沒錯,
但是畢竟D200已經是數年前的機種,
在高ISO表現上自然無法與現在的相機相提並論,
且二手機身的狀態也比最近期的相機更難掌握~
(畢竟有些時候外觀很難看出來問題,如:快門使用狀況,電池續電力...)
並「不是批評D200不好」,只是想建議「更好」的選擇!
Monte920 wrote:
舊機沒什麼不好的. 我DSLR用這麼多年來有個感慨, 高ISO雜訊處理是真的進步神速, 但顏色的詮釋反倒有今不如昔的感覺, 至少我在Canon, Fuji, Nikon, Olympus身上都看到了這點現象....(恕刪)

確實
我從D200-D300-D700一路過來
再看到最近的D7000、D5100等
N在高ISO的部分真的越來越強
不過色彩演繹的部分是否退步
我想是因人而異
D200是百位數相機用CCD的最後一代
從D300以後都是CMOS
CCD的色彩比較戲劇性
進入後製時一拉飽和度
色彩就非常鋪張濃豔
相形之下
CMOS的表現比較中規中矩
跟肉眼所見比較接近
放大看
畫面的純淨度也比較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