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43202 wrote:(和另一 TITLE...(恕刪) C兄:NIKON狀況有點奇怪!就是JPG不管動態範圍或著銳利度細節都是和RAW差很多!像是D3X在JPG時候動態範圍只有8.4上下EV,並沒有比其他家或自家D3S好!但是看下面RAW測試就出現破表情況!在之前D800 imaging-resource各iso照片發佈D800在DPReview上的各級ISO出來了已經都討論過。DXO也是測RAW部分,所以和其他方面是無關。R6.2 wrote:如果這個測試可信,那...(恕刪) 應該先看看D3S D3和D3X在這方面性能差異。這個在D3X就已經顯示出後面高畫素機種的DR或color depth都是比較好。因為本來低畫素密度是對S/N 訊號提升有效,但對於可以容許或解析性能影響就沒有那麼直接。所以整體來說D4是提升不管DR或color depth都大幅提升,只是ISO能力D3S已經達到相當高,這個在之前D4 Studio Test Sample by dpreview。也討論過D4 高ISO還是略遜D3S。
沒有甚麼好爭的這份評比比的只是感光元件呈現RAW檔的畫質D800與D4目標市場本來就不同單就感光元件來看D800也確實是贏過D4,直逼中片幅的水準這是根本不用看評比也知道的事如此,也符合Nikon推D800這型號的主要訴求兩部機型的主要訴求不同、目標市場不同儘管D800在感光元件評比中勝出也不該認為D800就完全超越D4 (我想也沒有人這麼認為...)別忘了...評比中,D4的高ISO表現仍比D800優而連拍速度、機身與快門耐用度這些不在評比中的項目更強過D800一大截你我該有的認知應該是:「不論數據為何,都不會是影響創作好壞的主要依據」相信這也是Thom Hogan在提醒同好們不該盡信DxO最主要的原因比較有意思的...還是樓上一些Canon用家的反應好像在這裡講D800好,就是在罵5D3差?然後黃鼠狼假慈悲地跑來幫D4平反?有趣至極!
feelthe wrote:等好久終於D800的...(恕刪) D800 CMOS規格35.9 x 24.0 mm7,360 x 4,912單位畫素長寬4.877X4.886 umD700023.6 x 15.6 mm4,928 x 3,264單位畫素長寬4.788X4.779 umD510023.6 x 15.6 mm4,928 x 3,264單位畫素長寬4.788X4.779 umD800並不是當初D7000/D5100感光元件切成FX大小,其單位畫素稍為大些,應該是後面新製程作出來!
對於測試及評分不感意外。首先因為面向的對像不同。D800 定位於影室及風景攝影,DR 寬容度及低 ISO 的表現可說以上兩項攝影題材的選購指標。而 D4 因為像素較低,畫素密度低,所以定位則是重於連拍的數量及速度,高 ISO 的表現等等。由於 DXO 的測試主要是對 CMOS / CCD 元件的本質方面評分,對本質來說 ISO 好壞或微粒的多少只是其中一項的數據,而一個好的 CMOS / CCD 應該是可以取其平衡點,在 DR 範圍高,在高 ISO 時保留細節,顏色動態範圍就是重點。而 D4 比 D800 好的地方,如操控,連拍速度,連拍數量,手感,電池,機身可靠耐用性及快門耐用度等等是「並不包括在 DXO 測試中」。
diffusionless wrote:D800 CMOS規...(恕刪) ==========================================謝謝diffusionless 兄提供D800這數據請問長X寬 , 是D800-NEF檔在NX2裏頭呈現的長寬檔案大小數據嗎自己看到的D300在NX1.3版裏頭都是長42XX X 寬 2XXX
ching43202 wrote:(和另一 TITLE...(恕刪) 事實上各家的高 ISO 測試,我最不愛看的就是 dpreview。先前有幾次發現 dpreview 使用不同相機拍攝測試場景,居然用了不同的曝光值。看他測試的光圈、快門、感光度組合,一台相機明顯高了 1EV 在拍攝,雖然感光度相同,結果必然會失準。另外,dpreview 都使用 100% 放大在看感光度細節。但如果兩台畫素不同的相機同樣用 100% 比較,放大率就已經不同了,就觀看者角度是很難比較的。譬如說一張照片印成 A4 另一張印成 A3,要你比較哪張照片畫質好,這怎麼比。看出圖的話比較愛看 image-resource,目前還沒看過他出現曝光值不同的照片。而且他都直接給原圖,你愛看哪裡、愛放大多大自己都可以決定。若看數值的話,必然是看 DxOMark,他的測試方式和基準相當合理。事實上小弟本來要等 DxOMark 評了 E-M5 以後再決定要不要買,不過已經忍不住先下定了。
D4的驚豔度太低,完全沒有想換的慾望;反觀D800的CP值較高、實用度也很好,犧牲一點ISO表現換來極高的畫素,所以這個結果不意外。vchenkoshe wrote:d4的賣點又不是cmos 要在一些極惡劣的拍攝環境才能顯示出D4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