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00拍高雄科工館恐龍展,嘗試以色溫調白平衡。


hcpine76 wrote:
我確實在考慮16~35mm這一支鏡頭,但又聽說Nikon在申請專利,可能會出16~35mm F2.8,這有可能嗎?...(恕刪)


雖然也很哈這隻16-35/f2.8 VR,

但16-35/f2.8VR 的重量至少也該是一隻小黑三的等級1.3公斤

(14-24已經是整整1公斤, 還要再加35mm跟VR模組...)

至於16-35/f2.8VR的售價嘛...應該至少先比照小黑六吧...

(14-24賣五萬, 16-35/f2.8 VR不來個六七萬說不過去...)


考慮到裝備重量, 16-35/f2.8 VR如果跟小黑三一樣重的話,

那我會留下16-35/f4 VR 繼續用. 畢竟鏡頭是要帶得出門的才有戰力.

24-70最後就是因為很少帶出門所以最後還是決定清掉...

hcpine76 wrote:
曾有人建議鏡頭買水貨就可以了,現在忽然有點心動...(恕刪)


我的16-35是買水貨,而且還是買二手的. 這種內對焦內變焦的鏡頭, 摔當然還是會摔壞,碰倒是不見得碰得壞, 所以二手水貨品像好的我還是會揀. 要是外變焦的鏡頭像24-70/ 24-120的話, 買新品才有保障, 甚至於要買公司貨.

(回頭看了一下防潮箱的鏡頭群,發現留下來的剛好全部都是水貨,而且只有一隻是買全新品,其他都是二手...)


2sc wrote:
對我而言,從D200到D800不是因為我技術好了四倍(大誤),而是因為D800像素更高、動態更高、ISO更高、反應更快,也就是更好用的工具,當然,也是更愛不釋手的新玩具。

...(恕刪)
還未謝謝2sc大大的加分,真的謝謝您。

沒想到D800給我的改變這麼大,這很像我仍難以想像Luxgen給我生活帶來這麼多的改變。

全幅機雖是自己夢想,但入手D800,對我而言還是炫耀成分多一些。

但幾天的討論卻讓我好好去思考攝影的內涵,真的需要全新去檢討我對攝影的看法。

我還是會把相機當DC用記錄生活的點滴,但我也會更加投入在攝影能力的加強上。

昨天在科工館才真正了解一部相機真正可以發揮的地方,所以一下子喜歡去好好研究一番。
哇!
那個恐龍夢公園的現場燈光
應該跟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的時候差不多吧
小弟那時用D80拍得有點辛苦
因為那電動恐龍自己還會動
ISO又只敢開到800
很多照片都糊了說
D800加上樓主的掌鏡

話說兄臺如果不介意2顆2TB硬碟當1顆用的話
或許可以考慮電腦內接或外接式的磁碟陣列產品
2 bay的設定為RAID 1應該就夠用了
還可再準備第3顆一樣的硬碟
三不五時抽換下來
它會自己重建資料
換下來的那一顆就可以帶去辦公室放著
當作異地備份

像小弟習慣用銳銨的產品
過去買過外接式的
最近在物色內接式的iR2620

只是硬碟搭配要注意廠牌
WD的要用企業級比較保險
也有一說是黑標以上就可以啦
小弟不確定
參考參考囉
其實你應該繼續用D300或是4S照相就可以了

harebell wrote:
結論就是~~~記憶體真的很快就用完~~ 要好好花時間管理檔案--2TB可能不到半年就用光~

習慣射後不理的人~~恐怕不太適合D800~~~

以前用D80 現在用D800+24-70mm~~ 整體的發色、準焦度、銳利度、夜間活動攝影都讓我驚嘆~~

真的有升級的感覺~~~只是連重量都升級~~

照片的成功率嚇死人的提高,LCD上的預覽跟電腦上的結果差不多(以前D80的LCD顯示跟電腦有差距)

由於LCD顯示很準加上記憶體的關係,逼使我在按下快門前都要好好構圖,

拍的時候多花點精神,整理的時候就輕鬆得多~~

...(恕刪)
確實有以上的感覺,有強烈的升級感。

因為機身有自動變形控制,由原先的觀望,現在也在考慮16~35mm這一支。

有了D800後,在拍照真的要多花點精神。也因此想到,Nikon V1/J1真的相當不錯,可以隨心所欲亂拍一通,真的不用想太多。以後雙機出門,一個隨手拍、一個就用心拍。
arclen wrote:
在館內拍攝靜物
可看自已焦距再設定安全快門值
都拍raw檔的話,不用曝光包圍,白平衡也能回來調整...(恕刪)
現在也要逐漸由懶人一族進入到raw檔調整,也才發現可以學的還真多。

真的沒辦法預期單純的開箱會獲得這麼多知識,我想之前許多人的道德勸說真的有必要修正。

大意不外是:在相機版常會被笑、被酸、被建議多練功。

所以我都在有新鏡頭、新機的時候才想上來相機版開箱分享,現在我才發現大錯特錯。

永遠躲在象牙塔裏就永遠什麼都學不到,永遠都在原地踏步,人無論如何都要能接受批評,縱使心理上不好受,深深吸一口氣,讓心靜下來,會發現自己收獲很多。

所以,無形中許多人幫我打開更開闊的視野。
mhlin01 wrote:
話說兄臺如果不介意2顆2TB硬碟當1顆用的話
或許可以考慮電腦內接或外接式的磁碟陣列產品
2 bay的設定為RAID 1應該就夠用了
還可再準備第3顆一樣的硬碟
三不五時抽換下來
它會自己重建資料
換下來的那一顆就可以帶去辦公室放著
當作異地備份...(恕刪)
這是我還不知道的產品,謝謝mhlin01大大提供資訊。

我曾有過檔案損毀的經驗,最好笑的是那時我逢人便會說:備份很重要。

結果沒想到我反而沒做備份,那時候大腳(BIG FOOT)剛上市,就馬上買了一顆,把所有資料轉進去,心想這一顆硬碟廣告做很大,應該沒有問題。

幾個月後,某天電腦始終無法開機,一查竟是硬碟整個嚴重毀損。把硬碟送到台北想救資料,卻無法救。

就這樣以前寫的隻字片語(喜歡寫文章)都不見了,真的心疼好一段時間。

jms1234 wrote:
其實你應該繼續用D300或是4S照相就可以了
有些時候我們就是想升級,雖然技術或需求都不到需要換機的地步。

但這就是矛盾,生活中這種例子太多了,許多大馬力車在高速公路永遠也只能110(或120)以下,但大家就是希望自己車子的馬力比別人多幾匹。

我覺得讓自己快樂很重要,D800真的讓我心理上覺得有點飄飄然:我已升等全幅耶!

技術不好不要緊,自己心情好比較重要。

chengchenchien wrote:
我的16-35是買水貨,而且還是買二手的. 這種內對焦內變焦的鏡頭, 摔當然還是會摔壞,碰倒是不見得碰得壞, 所以二手水貨品像好的我還是會揀. 要是外變焦的鏡頭像24-70/ 24-120的話, 買新品才有保障, 甚至於要買公司貨...(恕刪)
如果我今天真的去帶一顆16~35mm的鏡頭回家,我想再來一篇開箱文好了。

我看這下子,我又有更多後車廂的秘密了。

hcpine76 wrote:
raw檔要40MB,jpg檔要20MB,所以按一下快門都至少要60MB...(恕刪)

這真的.... -_-

我想我可能真的無法接受這麼大的檔案~
居然連 JPEG 都要 20MB,可見得....細節有多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