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ha0901 wrote:CANON作了個很明確的決定,砍掉重練 現在看的確是很明智的決定而F卡口因為太小, 造成設計某些鏡頭時的困難度(如24/1.4), 也造成轉接他牌鏡頭的困難雖然照顧了老客戶, 但也流失了其他可能性
flymousetw wrote:24mm F1.4 ...(恕刪) 這是有時空背景的,第一款EOS 機種在1987那個年代鏡頭設計有沒有電腦軟體輔助?鏡片製作技術上也沒有現今好?距今20多年,因為很多技術上的進步,都變得有其可能性..舉例來說,CANON早早就推出全片幅機種 1DS,NIKON 卻得過了好幾年才推出D3,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解決F接環卡口過小的邊角失光問題.
flymousetw wrote:24mm F1.4 ...(恕刪) 是啊孵了很久終於做出來了, 我是不曉得你玩多久啦如果你經歷過以前被C家人笑F卡口太小做不出全幅, 做不出24/1.4的年代, 就不會覺得保留F卡口是好事有不少N跳C是那年代跳過去的
個人也是欣賞nikon F 卡口這種電子 機械通用的設計......手動光圈 跟對焦馬達 曝光連動桿為電影mv工作者 跟轉接拍照的人 留下了一條退路!!就算現在手上是c n雙系統我還是習慣買f 接口的手動鏡為將來的一鏡多用預作伏筆.........至於c家鏡頭 不是cp值爆高的 24~105mm f4跟n家沒有的規格 70~200 f4 is或是必備評價最高 幾乎人手一管的 35mmf1.4其它只能電子聯動拍照的L鏡 一棵也沒有興趣.....依照canon賣鏡越來越高貴的情況下鏡頭接口被綁架就算了連轉接使用都廢掉(當然還有法蘭距先天的問題)相較之下 nokon照顧老用戶的誠意比較足 深得我心.....
angoboy wrote:昨天讀到一本由大陸攝...(恕刪) 回頭看歷史發展SLR卡口制訂,是和過去各家RF時期有關聯。在創立SLR卡口時,像NIKON也把RF時期一些鏡頭設計應用在SLR上,像是早期廣角鏡2.1cm F4,就是沿用RF設計,而RF那時候也是相當模仿CONTAX biogon設計。Nikkor-O f=2.1cm 1:4 Carl Zeiss Jena 1:4.5 f=21mm Biogon只是後來還是在使用上不便利,開始往逆望遠設計,也就是利用前凹後凸鏡組設計,但是這種相對在光學設計上產生設計難題。過去RF鏡後鉅小,鏡頭設計可以做簡單高素質,特別是在光學玻璃有限與鍍膜技術,對於鏡頭設計上有許多限制,特別是廣角鏡頭部分。後期鏡頭光學鍍膜技術建立與完善,使得鏡面反射大幅降低,也使得光學設計師可以增加鏡片數修正像差彈性空間,以及後面變焦鏡頭出現,也使得後面鏡頭表面開始有各種色彩。而SLR發展也如樓主所看到,從原本鏡頭和機身各自為主,到後面慢慢變成機身主導大部分功能,而對於CANON FD或MINOLTA SR原本分別為42mm和43.5mm,而像NIKON LEICA使用46.5mm和47mm,而後面CANON和MINOLTA在自動對焦時期,分別改更長卡口距EOS和ALPHA,卡口距改為44mm和44.5mm,以及取消光圈環,而CANON更進一步全電子介面如光圈機械式控制取消以及全面鏡頭馬達驅動模式。當然那個時期CANON再換卡口時候,為了快速增進用戶,除了在性能上做了各種善意與創新之外,在銷售上特別是對岸也推出相當優惠方案,所以向對岸CANON用戶很多不是因為CANON FD而繼續上EOS。NIKON改革也是如同這種發展趨勢在進行,只是NIKON在許多技術發展都是循序漸近方式,即使一開始NIKON在1971年就是以鏡頭馬達作為自動對焦驅動,而F3AF時期還是在鏡頭馬達對焦,但後面卻是和MINOLTA一樣發表一系列機身馬達驅動的鏡頭,而這之中還是不斷在進行鏡頭馬達發展,所以在機身馬達時期一些過去鏡頭群無法更新,一些鏡頭在機身馬達設計也妥協,因為要配合相位自動對焦鏡頭機械設計。所以像是28/1.4D會有百變妖之稱,也是在於此,鏡頭馬達雖然增加再電子溝通資訊偏差,但是相對可以獨立調整與針對特性修正驅動方式。像光圈環部份,在AF時期就已經慢慢轉向無用途,而取消光圈環還可以再鏡尾加上一圈防塵防滴處理像膠環,只是NIKON機身測光聯動機構是在鏡頭光圈環上,所以對於老機身不支援讀取電子資訊而機身控制光圈就會比較麻煩。所以與其說NIKON卡口做了一些改變是為了<跨出超越對手的一大步>,不如說有許多是既定方向,只是漸進式演化。像是鏡頭馬達最重要並不是在於對焦快速,而是在於量身設計與個別調整,只是相位對焦系統本身不像人眼看是影像對比與明亮,而是像是分析主體經鏡頭的光線,所以除了其它誤差上問題外,先天看到世界模式就是和人眼不同,像是過去CANON推出50/1.0L而後面變成50/1.2L,也是在於相位對焦系統上問題。這次NIKON D600露出照,NIKON D600發表前,外洩照片分析。(提供給徘迴FX機身選擇),其實NIKON照商業銷售應該趁機培養一群只知道AF-S新鏡頭的用戶群,銷售自家新鏡頭,但照片資訊卻顯示支援AI與機身馬達等舊有鏡群支援。
highway4625 wrote:我自己有碰過 用AF鏡頭結果TTL失效問題...(恕刪) 可能您拿到的是「非 D/G 型」AF 鏡頭Nikon AF 鏡頭有三種款式:AF、AF-D、AF-GD(有光圈環)or G(無光圈環)是鏡頭對焦距離回傳功能,用於閃燈 TTL 計算的參考。SB-800 閃燈說明書 P16:AF:無距離(Distance)回傳功能的 AF 鏡頭AF-D:有對焦距離回傳功能的 AF 鏡頭AF-G:有對焦距離回傳功能,取消光圈環的 AF 鏡頭
angoboy wrote:昨天讀到一本...(恕刪) 這位大陸人士的歷史觀有一些錯誤F2推出時(1971)越戰已經過了最激烈的畤期美國人已經準備抽腿撒軍了(故事現在也正在阿富汗重演)大部份越戰時期戰地記者的照片都會看到N家用戶身上背的掛的是大F或是更早的連動測距S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