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多小心] 那些年,我們帶著D4爆走的日子 (下)

angelmic wrote:
To KeyChen...(恕刪)


四爺的蒙皮
就是這麼爛.....

然後要看位置
你這還好

如果是cf卡蓋子的蒙皮
你要等1.5個月以上
因為國祥...............慢慢慢慢慢慢
拖拖拖拖拖........ 該負責人, 漫不經心

接了電話會忘
你要一直盯催......

我是指 盯催之下才1.5個月喔....不然更久

KeyChen wrote:
A兄您好您的D4小搖...(恕刪)


hha~ 感謝Key兄的推理! 修完到現在還是頭好壯壯~ 希望不要再出事了

您的北海道看起來真不錯, 我應該再帶四爺去一次, 上次帶D70s去, 結果

一上遊覽車就因為溫差機板凝結水氣, 整台就掛了XD

不知道D3s這種等級的可不可以抵擋著水氣, 再高低溫變化時候不會再機身內凝結成水?
D4 + CZ T* 21mm F2.8 Blog:weareasablue.blogspot.tw

1d愛好者 wrote:
四爺的蒙皮就是這麼爛...(恕刪)


1d大~ 小弟很幸運出包的地方比較好修XD

希望別再發生哩~

剛跑去看您之前的開箱文! 真是太威了啦!
D4 + CZ T* 21mm F2.8 Blog:weareasablue.blogspot.tw
angelmic wrote:
不知道D3s這種等級的可不可以抵擋著水氣, 再高低溫變化時候不會再機身內凝結成水?(恕刪)


A兄
通常水氣應該都是凝結在表面,D70機身內的水氣會不會是因為融雪進入所致?
小弟的D3s是有在札幌扎扎實實地淋了雪,因為雪真的太大,也來不及遮檔,看著機身上半部跟鏡頭覆蓋一層薄雪,當下也是很挫,只能在上車前趕快將他們拂去,不過可能是大D系列的防滴處理還不錯,所以沒有問題。
那是我第一次到日本,臨行前我也問過幾個常去的好朋友該怎麼應付日本雪季,我朋友說了一句話:『NIKON大D都是在日本生產製造的,你帶他回日本,只是讓他回娘家而已,擔心啥.....』
KeyChen wrote:
A兄通常水氣應該都是...(恕刪)


說到耐用度
我去年帶D3在瑞士0度小雨參雜小雪的環境

直接擺在湖邊石頭長曝數次
每次10-15分鐘不等
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整個機子都濕掉
但後面幾天機身都還很勇健呢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KeyChen wrote:
A兄通常水氣應該都是...(恕刪)


並不是只有在表面才會有,只要有空氣存在位置都可能,只是在有介面位置可以異質成核位置會比較容易形成。
機身與鏡頭並不是完全密閉而氣體無法進出,不同溫度水的飽和濃度是不一樣。
越高溫的空氣可以飽和含水是越高,過飽和就會析出。


像一些較高價位望觀賞遠鏡頭都會直接填充純氮作完全密封。

相機不怕低溫,只是怕水對線路影響
電池是電化學反應會受到低溫影響,要保溫只有電池,而機身和環境溫度最好是一樣。
像是
D90 雪地







D3


D90
D300
D600

D7000

D300

D700

D3


diffusionless wrote:
並不是只有在表面才會...(恕刪)


看來以後我都不需要幫相機撐傘了! Cool~

不過這麼看起來, 如果外面下雪雨 -10度的情況下, 瞬間拿到25度的室內, 就算是D4也會掛的吧

看來大廠該研發個恆溫相機好哩
D4 + CZ T* 21mm F2.8 Blog:weareasablue.blogspot.tw

angelmic wrote:
旅行的費用可以買三台四爺還有剩下
所以有想旅行的感覺的話! 小弟就踏出了小小勸敗的一步了



OMG ..

angelmic wrote:
進入了整個城市都是世...(恕刪)


你好
拍得好棒呢!

請問一下總共帶了16-35 還有呢?
一直很好奇旅人出國帶鏡頭的搭配~

還是要感謝您的分享

Roadstar wrote:
你好拍得好棒呢! 請...(恕刪)


Roadstar, 感謝您的讚美~

小弟抱著世界末日的心情前往, 所以...

從16~300全都帶去啦!

Nikon 16-35 F4
Sigam 24-70 F2.8
Tamron 70-300 F4-5.6

還背了一隻旅行用的腳架~ 不過夏天的歐洲夜晚太難等了!

基本上只用幾次~
D4 + CZ T* 21mm F2.8 Blog:weareasablue.blogspot.t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