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lu wrote:更何況,Nikon產品品質差沒關係但是客服跟維修處理要快速跟上,連這個都做不好不管是6萬,8萬,10萬,20萬,買下去都只是賭人品而已!! 誰說[品質差沒關係]?以前Nikon可是有堅持的品牌啊(包括品質/價位/出新機速度)現走到這地步,需要迎合"宅標準"來出產品、想要"鍵盤攝影"口袋裡的錢,算可憐又可惡吧(當然還有更可惡的品牌,用"優惠組合"洗完了準備很久以為賺到的人,直接單品降價讓連"統包價"都捨不得的人有机會笑前面相信廠商"給出最大誠意"的人笨)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便宜沒好貨的道理,千古不易.
stevelu wrote:更何況,Nikon產品品質差沒關係但是客服跟維修處理要快速跟上,連這個都做不好...(恕刪) 那只是剛好碰到NIKON出包。就像之前[57382] 日本「週刊東洋経済」特集「日製Canon輸給泰製Nikon之日」D800/D800E來說,當初背景是Nikon D800/D800E 將暫時持續缺貨也就是當時是全球搶購狀態,日本公告缺貨數次。4月份預定日延期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D800E」のお届け予定につきまして6月份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D800/D800E」のお届け予定につきまして為何CP+ 番外篇:Nikon Plaza Ginza 及仙台相機生產線遊記可以看到仙台廠人力也是兩百多人,而NIKON產能不足問題是打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如此。所以才會有像D600以下是泰國廠生產,而最重要是在於NIKON因為錄影LV開始改變一些組裝架構。而泰國廠與仙台廠,分別在日本311地震與泰國廠大水。Nikon 泰國工廠參觀,來看看相機組裝作業和淹大水後的故事所以實際上,打從D7000就開始陸續有些小包狀況。今年D4S也因此,改回架構方式,也是在於此。就自動對焦技術來說,NIKON是一開始就遠遠落後CANON,當時NIKON守著舊有卡口改進,現有AF鏡頭就是在1986年推出和MINOLTA一樣機身馬達驅動開始。那時候CANON 1987年換卡口FD=>EOS,當年就有超音波鏡頭馬達300/2.8 USM,而NIKON是直到1996年才有,而CANON在1998年EOS 3就已經發展45點眼控對焦,NIKON是到2007年D3才開始51點多點對焦系統。當然這個也是因為CANON企業規模比NIKON大上許多,而相機企業其實佔CANON並不是很大比例,NIKON則大都是相關光學產品,相機所占重要性高很多。所以一個廠商如果產品品質真的很糟糕,那也很難會有睜眼說瞎話或著護衛系統的人存在,現在往往都是由網路取得一些片面資訊,對於各路產品往往都是片面,就像每個人看電視也都會知道,媒體不同角度與剪接,會有不同感受是一樣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