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階DX鏡曙光出現!AF-S DX NIKKOR 16-80mm f/2.8-4E VR

Sorry...寫錯..........Sorry...Sorry
打鐵匠 wrote:
看到標題本來想罵人,想說哪裡來了一個菜鳥編輯,往下一看,卻是蠻有深度的剖析文,很熟悉的風格,原來是 ki_min 大大回歸了,真是太好了,放鞭炮歡迎一下
先說想罵人的原因好了,用"曙光出現"一詞,表示之前大地是黑暗的,Nikon DX鏡有那麼慘嗎
不開玩笑了,回主題。看到邊角那畫質,再看到價錢,覺得Nikon根本是來鬧的,表示這棵鏡頭沒有F2.8的實力,大光圈是硬給的感覺。可能以前的鏡頭也有這實力,但邊角畫質不理想,廠商乾脆就閹掉了2.8,只敢說這是一顆 3.5 光圈的鏡頭。
ki_min 大漏了一個很重要的資料,就是各焦段的最大光圈值。如果一離開最廣角端,最大容許光圈就直線下降,那也非常沒誠意。
還有,廣角端畸變那麼嚴重,是否也應該附上一張開啟軟體修正後的比較圖? 不然實在慘不忍睹哩。
拍寫啦,可能因為沒睡好,火氣特別大,但身為N家粉絲,看到Nikon端出這樣的菜,真的是愛之深、責之切。不能因為一個N鍍膜、電磁光圈、鍍氟圖層就賣這麼貴吧?
另外再請教,G鏡跟E鏡的差異何在? 是否 G鏡是用馬達驅動,而E鏡是電磁直接驅動呢? 是否為了錄影時能無段安靜的變化光圈做準備呢?


目前是超級菜鳥沒錯,今天是報到後第六天XD

「曙光出現」的用法一定是我的問題,國文造詣不夠,下次會再改進。

鏡頭剛好還在手邊,各級焦段的最大光圈值如下,然後也同時補進文章裡了:
80mm f/2.8
25mm f/3
35mm f/3.3
50mm f/3.5
80mm f/4

廣角端畸變的修正,由於我手上的D7200還未支援這款鏡頭,機身沒有自動變形控制的資料,所以View NX2也無法支援。可以獨立設定的Capture NX-D(最新版)也還沒有資料喔。

G鏡與E鏡就我的了解,其實是不同範疇的東西。G鏡是移除鏡頭的光圈環,但光圈連動桿依然保留。E鏡也沒有光圈環,但把光圈連動桿拿掉。以目前三款非移軸鏡頭的狀況來看,E鏡是以G鏡為基礎來做變化。我想如果他們願意的話應該也可以寫成16-80mm f/2.8-4G E,但因為E已經包含G的功能了,所以就省略。就好像現代的每一顆鏡頭都包含了D鏡的功能,我們卻不會把D G E全部寫上去一樣....我的觀察啦

huahuatc wrote:
ki_min回鍋(國)囉
真是顆不錯的鏡頭
不過拍攝的場景滿熟悉的,是在高雄85大樓跟西子灣、中山學拍的嗎
不知是否也「順便」拍了哪款車子的介紹?


不是耶,全部都是在台北拍的XD

至於車子,這裡我必須幫車版同事保密一下,他們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一個寫稿的動作。看著他們拼命的樣子,相信文章到時候你會喜歡!

petiscat wrote:
2014才去working holiday的嗎?
我是08年去的,快叫我學長XDDD (開玩笑的)
恭喜"玩"成歸國,這篇分析文寫得超讚的!


2008年真的是該叫學長沒錯!澳幣現在是22塊底,我的稅才剛退下來,看到匯率差點沒口吐白沫,我去的時候是28塊耶。

謝謝你的稱讚

0728souf wrote:
比起吉姆林的評測, 還是比較喜歡你的!! 恭喜回來!!


吉姆在我旁邊 他非常火...

唉唷開玩笑啦!吉姆是我師父,我會的東西都是跟他學來的。也謝謝你的稱讚喔!

唐小見 wrote:
恭迎回國啊~~~
換帳號重生了耶~~
很懷念你的文章


覺得之前ki_min的底線有點太假掰,而且也不好記,所以就換了大學時代學弟叫我的綽號...

謝謝你阿,不用懷念了,現在每個禮拜都看的到XD

幾米莊 wrote:
80mm f/2.8
25mm f/3
35mm f/3.3
50mm f/3.5
80mm f/4
...(恕刪)


打錯了

應該是 18mm 才對吧!

Stanford_Liu wrote:
打錯了
應該是 18mm 才對吧!


哈哈哈哈哈!錯的未免也太離譜了!謝謝指正。
其實我們一般在拍照本來就很少會用大光圈再拍,大光圈我認為是偶爾在必要時我才會用到(我的習慣是如此)
大光圈說實在是加分,並不是一定要要求品質,nikon一直在aps-c的高階鏡頭上沒有新意,這次看到出這顆個人覺得誠意十足
另外變形部分是有待加強,但其實透過機身修飾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我是覺得當然沒有完美的鏡頭,但這顆優點大過
於缺點不少,而且好輕巧,期待上市,去試用看看囉~
好文要支持!

不為鏡頭而來,只因持平的文章現在太少見了。。
再就是對泥坑歷史的重溫,價值當然不一樣咯。。

5分奉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